新住院医师传染病辅导—培训课件.ppt

新住院医师传染病辅导—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 缺乏病因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针对并发症治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以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病情轻而短暂,儿童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小儿手足口病是幼儿常见的传染病,多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以后开始下降,9月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 临床表现 首先这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是以手、足、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的。 主要就是儿童通过粪-口传播、也可是飞沫经过呼吸道传播。 潜伏期3-7天,发疹前有不同程度的低热、头痛、纳差(食欲不好)等前驱症状。1-3天后手足口考试出现皮损,除为红色斑疹,很快发展为2-4mm大小的水疱, 疱壁薄,内液清亮,周围绕以红晕。水疱破后可形成灰白色糜烂面或浅溃疡需要说的是,有时候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完全,手足口可同时发生,也可单独,以口腔受累最多见病程一周左右,痊愈之后基本不会复发 隔离。一般至少2周,但大便带毒会持续3-4周以上,注意个人卫生。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1)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 (2)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一)一般治疗和护理 传染病隔离:传染病应积极采取隔离措施,室内通风,防止疾病流行 休息和饮食: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多吃清淡、水果类食物,少吃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护理:水痘患儿要勤换内衣,剪短指甲,双手套上袜套以防抓伤和减少继发感染。麻疹患儿要做好眼、鼻、口腔清洁护理 观察病情:监测体温、精神和食欲等 水痘不能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防水痘扩散恶化 (二)对症治疗 l 发热:多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 l 抗过敏: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维生素C等 l 频繁咳嗽:可服用止咳化痰药以及雾化吸入 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概述 1、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亦可从唾液和尿液中排出病毒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1岁以下婴儿从母体获得特异性抗体而很少发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 潜伏期4~25天,平均18天 典型症状 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 腮腺肿痛,逐渐明显,,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 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 其他 颌下腺或舌下腺、睾丸、胰腺炎症,15%的病例可发生有症状的脑膜炎 诊断与治疗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 根据流行季节、当地流行情况及发病前2~3周内有接触史等有助于诊断。 2.临床表现 具有起病较急,发热,腮腺肿大,多数为双侧,呈非化脓性炎症的特点。 典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即可做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则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 诊断与治疗 【治疗要点】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除对症治疗外,应加强并发症的防治。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流食,避免进食酸性饮食。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2.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1 g/d,儿童15 mg/kg,静脉注射,疗程为5~7 d。也可应用干扰素治疗。 3.对症治疗也可应用抗生素治疗。为减轻腮腺胀痛,局部可选用紫金锭、清黛散或如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