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工子女心理援助策略探析
农民工子女心理援助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其子女进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入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并从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深层次剖析。同时,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援助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而为,才能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援助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2003年,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 6至14 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适龄阶段的儿童少年约有 643 万人。但是,这些随父母进城的适龄儿童少年,却因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在受教育上无法享有与当地儿童同等的权利,从而形成了我国社会中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是指以从事非农产业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具有农村户籍,或随父母进入城市上学,或远离父母留在农村接受教育。据调查显示,每5个农民工子女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因此,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一、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一)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由于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尽人意,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同伴和老师的面前抬不起头、不敢大声说话,他们会担心甚至抱怨自己会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过分看重家庭的贫穷,也使自己的生活失去了信心。其次,他们会经常徘徊在“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边缘。进入城市后,他们会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慢慢地成为了一个城市人。可农村户籍的现实使得他们望而却步,认为自己终归是一个农村人,也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外来人”,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痛苦甚至绝望,出现了身份认同的危机
(二)情绪情感极为复杂
孤独抑郁心理。由于父母角色的暂时缺失,他们容易缺乏安全感,再加上环境的陌生使很多人固执、孤僻、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在人群中郁郁寡欢
自卑和自我封闭心理。生活的不稳定和家庭的贫穷使他们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愿面对事实,在同学面前挺不起腰板,缺乏自信心。陌生的环境、朋友的缺乏和语言沟通的不畅,使他们常将自己封闭起来,在心理上抵抗、防御其他人
敏感、焦虑的心理。对于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他们意识到了自身现状,想发奋努力改变自身命运,可现实条件的差异性又在时刻打击他们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他们过于敏感,怕被周围人嘲笑,时刻对人抱有戒备心理,容易造成性格缺陷
(三)社会适应不良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使自己与社会达到最佳和谐状态的一种能力。农民工子女的适应不良表现在:第一,人际交往紧张。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和生活环境改变,产生自卑心理,以致人际交往困难。他们会经常逃避集体活动,常以各种理由推脱。第二,学习适应能力差。陌生的环境使得他们畏惧向老师和同学求助。一部分同学由于自尊心的驱使,学习欲望很强烈,压力也剧增,这会使他们在经历一点挫折后失去信心。第三,问题行为较多。孤独抑郁、自卑以及敏感脆弱的心理使农民工子女常常会出现厌学、旷课、逃课甚至偷盗的行为
二、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解析
本文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自身因素
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存在着差异。在农民工子女这一群体中,只有少部分的人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生活。由于一些农民工子女生来内向、孤僻、封闭,或者天性调皮捣蛋、不服管教,这就需要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与教育。而?r民工在城镇里每日忙着干活打工,对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时间就更少了。先天的个性缺陷加之不良的后天环境,使农民工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他们从小接受教育的环境相对差,使得他们对新的环境适应也较慢
(二)环境因素
1.学校因素。(1)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较差。由于农民工的家庭经济状况处于劣势,他们不能为子女提供优越的教育条件,因此,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较多存在办学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式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农民工子女学校较多没有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学校教师对于农民工子女存在缺少特殊的关心与关注的现象。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校长和教师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了惊慌失措的家长,让家长自行处理
(2)学校教育观念落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都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前面已经提及的农民工子女大多就读于条件较差的学校,这些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则更加注重成绩和分数。由于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无人给予辅导,农民工子女容易丧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