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中国现代史
一、过渡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曲折探索的二十年: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2、“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徘徊: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改革开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第一单元 过渡时期的建设成就;概念阐释:过渡时期
指的是1949——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社会性质:新主主义;
(2)革命对象:资产阶级;
(2)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3)过渡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一)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
(二)1953——1956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时期。;阶段特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背景:
(1) 战争的基本胜利;
(2)1949年3月, 的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确立了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 》,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4) 会议的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新中国的相关事宜。通过了《 》——具有 性质;规定了国家性质及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选举了国家领导人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制度。;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
(2)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 的基本胜利;
(3)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基础知识整合】
二、新中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形势
1、国际:
(1)美苏 ;
(2)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全球推行扩张政策,对新中国采取包围封锁政策,同时干涉朝鲜内政,发动
战争。
2、国内:
(1)政治上:解放战争还未完全胜利,国民党残余及各种反革命势力仍对新政权构成威胁,各项制度有待建立完善;
(2)经济上:大片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国家经济千疮百孔,物资缺乏,市场混乱。;三、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1949年, 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
”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建立:1954年, 召开并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建立:1949年《 》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完善: 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宏观思考】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2.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是包括民族区域地区所有少数民族的自治,并非单指哪一特定少数民族的自治。;【临考视窗】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是高考的重点。高考主要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历史的角度考查现代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同学情天长地久(班会)素材.ppt
- 汉字的结构特点研究.ppt
- 抗燃油运行维护管理研究.ppt
- 童心向党童谣传唱优秀童谣集锦素材.doc
- 汉字的起源研究.ppt
- 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有限公司素材.docx
- 五上可能性1-副本素材.ppt
- 统计归纳推理素材.doc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三册课后(Unit1,2,3,4,5,8)素材.docx
- 统计基础复习题-5素材.doc
- 高中语文批判性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的生涯规划法律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的智能算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运输行业中的车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实施中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下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环保产业布局优化效果评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在牙科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远程监控的数字化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管理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赋能下的初中生个性化学习路径追踪与优化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英语AI教育资源沉浸式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