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三册复习的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崛起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分合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中 国 古 代 史;(B.C.221—B.C.206);(581-618);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3、典型遗址:陕西姜寨遗址
早期农耕聚落
呈现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场景
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二、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A);一、《礼记·礼运》中的夏朝(A);二、二里头遗址(A);传世文献;纸上之材料
地下之材料;1、夏、商、周三朝的特点;二、青铜器与甲骨文(A);材料一: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甲骨卜辞
材料三: 商代青铜器
兽面纹爵 兽面纹铙 兽面纹鬲(gé);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一、周朝建立(A);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三、周公“制礼作乐”(A);一、东周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三、百家争鸣(B);主要学派;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意义:
(1)“人亡政存”,秦国由弱变强,奠定统一基础。
(2)有利于结束旧制度,促进社会的转型。
(3)新制度顺应时代发展,也为秦朝制度的创设奠定基础。;四、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B);三公九卿制;一、秦速亡的原因(B);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基本线索:;一、汉承秦制(A);汉武帝“有为”政策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加强皇权,裁抑丞相职权:设立内外朝制
“内朝”(中朝):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宫廷决策核心
“外朝”: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
创设刺史制度,中央特派监察官员,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概况:(1)董仲舒、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定儒学为官学,“罢黜”其他诸子之学。(2)在长安设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择官吏。
影响:(1)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2)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汉武帝的执政原则为“儒表法里”。
3、军事:开疆拓土(A)
三次战争解除匈奴威胁,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设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
汉宣帝至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见图)。
;一、东汉的建立(A);第11课 割据与分裂;曹魏;一、南北政权的更替(A);三、双向的民族融合: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胡族吸收汉文化(汉语、汉服、姓氏、政治制度、尚和中庸的性格、以孝为先的品格等)
胡文化的优秀部分为汉文化吸收
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
畜牧业的生产技能与经验的输入推动中原经济多样化发展
胡族的生活习俗对汉族产生深远影响:胡床的传入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胡服和胡食的流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趋丰富多彩
胡乐、胡舞、胡戏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斑斓的色彩
民族融合缩小各民族差异,增进民族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4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一、隋唐更替(A);审核;定义: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背景:原有选官制度存在弊端(门阀世族垄断,庶族被排斥在外;地方门阀扩展势力,威胁中央王朝)
积极影响:
普通士人皆可应试,有利于网罗天下俊才,扩大政治统治基础。人才选拔、官吏任用权力完全收归中央,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离心因素逐步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知识、学问、仕途相联系,提高官僚的文化素质。
繁荣社会文化,逐渐形成重知识与教育的社会风气。
后世长期沿用(清末),影响深远。
外传,成为世界考试制度源头和西方文官制度的借鉴。
积极影响:
士人精力集中于考试,忽视实用之学;
科举考试中舞弊现象丛生;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西汉;一、贞观之治(A);一、丝绸之路(A)
开通: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
全盛:唐代
表现:(1)交通发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2)加强管辖:设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西部疆域,确保交通安全顺畅;(3)各国商贾、僧侣、使节络绎不绝,粟特人尤为活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