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毕 业 论 文(设计)
论文题目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指导老师 职 称 副教授
中国·合肥
二0一三年五月
摘要
关键词: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1
1.2 研究的意义 1
2 储蓄高的原因 2
2.1 主观原因 2
2.1.1长期的居民消费习惯使然 2
2.1.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预期不稳定 2
2.1.3消费环境的不够透明、不够规范 3
2.1.4国际市场的大幅波动加剧了人们对未来的恐慌 3
2.2 客观原因 3
2.2.1收入是影响储蓄的最重要的因素 3
2.2.2居民投资渠道狭窄 4
2.2.3收入结构不合理、地区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4
2.2.4人口和文化背景因素 4
2.2.5金融系统管理存在漏洞 5
3 高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
5
3.2 参数估计 6
3.3 第一次模型检验 7
3.3.1经济意义检验 7
3.3.2拟合优度 8
3.3.3 F检验 8
3.3.4 t检验 8
3.4 第一次模型修正 8
3.5 第二次模型检验 9
3.6 第二次模型修正 10
3.7 模型分析结论 10
4 解决居民高储蓄率的政策建议 11
4.1 政府方面 11
4.1.1政策扶持 11
4.1.2加大税制改革 11
4.1.3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1
4.2 城乡居民方面 12
4.3 金融系统方面 12
4.3.1开发新产品,引导消费 12
4.3.2加大银行经营体制改革 13
参考文献 14
Abstract 15
致 谢 16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作者:某某某 指导教师:廖宜静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230036)
1 引言
我国的储蓄一直是居高不下的。2006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闯三个万亿元大关,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我们知道,巨额的存款,一方面是财富的象征、富裕的象征,说明我国确实已国强民富;另一方面,对银行来讲,巨额的储蓄存款意谓着巨额的负债,银行只有有效组织发放高质量、无风险、安全、流动、高效的各类贷款,通过存贷利差才能实现银行的收益和盈利;再一方面就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言,巨额的储蓄存款,收缩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速度,压抑了国民消费,降低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同时意谓着我国的资源综合配置、产业政策、区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资本市场发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本身是一个具有多面性、复合性的问题。但综合说来,我认为储蓄存款太高的负面意义大于它的正面意义。
1.2 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高储蓄率问题一直是被西方所诟病的问题之一。高储蓄率使市场上的商品需求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企业无法进行再生产,无法产生新的价值。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国家一直希望中国能够促进国内消费,让中国数额庞大的存款帮助世界,促进经济。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找准巨额储蓄形成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化解我国这么多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错综复杂的一道难题,要破解也是相当不易的,我们首先要准确寻找其形成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辩证施治,静观其变,在改革发展中逐步解决,要使政府、金融系统以及城乡居民自身三方面合而为一,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国家经济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储蓄太高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所以本文研究影响储蓄的因素,为如何降低储蓄率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 储蓄高的原因
2.1 主观原因
2.1.1长期的居民消费习惯使然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对于曾经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目前还健在的老一辈,他们怕穷,同时也穷怕了,所以首先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节约,同时教育自己子女及其身边人也要厉行节约,在消费支出上“量入为出”,讲究实用得体,不奢求豪华攀比,再加上我国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勤俭节约”等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大多数中青年群体也以节约为重,形成“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从统计数字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0--60%之间,有时甚至更低,这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占收入80%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年级传统文化试卷.doc
- 二年级课后扩词试卷.doc
-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复习试卷.doc
- 《过秦论》(课用)研究.ppt
- 2.1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究.ppt
- 广播电视学概论笔记试卷.doc
- 二年级美术教案试卷.doc
- 广东201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试大纲试卷.doc
-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试卷.doc
- 广东电网公司单相电子式载波电能表订货及验收技术条件(试行)试卷.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