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习近平(2013.8.20) 1.“斯大林模式”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何体现? ①学习苏联,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吸取苏联经济建设教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11·江苏卷)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3.(2012·福建文综)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高考热点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20世纪5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 例如: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2、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 ①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使苏联国力增强、国民素质提高②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 ③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利: 弊: ①政治方面:造成个人高度专权;缺乏对干部的监督;盛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经济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③对二战后苏联发展是极为不利,成为以后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重要原因。 2.20世纪20—3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先后发生过哪些变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1)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4)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5)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变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等) 1.(2012·广东文综·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 7290 7360 7527 年均粮食产量 (万吨) 1933—1937 1928—1932 1925—1927 年代 C 4.(2011·广东文综·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1)国内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根据地建设;广大工农阶级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主张学习苏联。(2分。或回答“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亦可) 国际因素:1929~193年经济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01章_论精美生物医学.ppt VIP
-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pdf VIP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进展.docx VIP
-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完美攻略.pdf
- 智能配电网故障快速识别及处置方法的深度剖析与实践探索.docx VIP
-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教案全套 项目1--10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概述---旅游企业预算管理.doc
- TCECS879-2021 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 VIP
- 光伏发电站工程见证取样送检监理实施细则.pptx VIP
-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神码版(第2版).pptx VIP
- 20151216-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