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光照亮形式的大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生命之光照亮形式的大门.doc

以生命之光照亮形式的大门   摘要:《无风之树》是李锐在继《厚土》、《旧址》后在文体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从这部小说开始,李锐实现了叙述语言上的自觉,《无风之树》不仅在叙述技巧上显示出了极大的变化,而且实现了对生命存在状态的深刻表述,李锐延续了他关注人生、追问人性的主题。   关键词:无风之树;叙事视角;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I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37-01      整部小说是以文革为叙述中心,讲的是烈士遗孤苦根儿受公社刘主任的委派到矮人坪“清理阶级队伍”,村里唯一的够得上清理资格的是饲养员拐叔,拐叔在压力之下被迫寻死,村民为他送葬的故事。   《无风之树》突出的文体特点是其频繁变化的叙述视角,特别明显的是,文中的叙述主要是由作为第一人称的“我”(主要指代矮人坪的大部分村民)和作为第三人称的“他”(主要指代下乡清理阶级队伍的苦根儿)组成,故事就是在这两套不同的话语类型的对立中展开的。   苦根儿是小说中一个很特殊的精神个体。在英雄主义教育和领袖崇拜的精神熏陶中,他自诩为烈士的儿子,党的儿子,革命的接班人。他挑选的一孔土窑处于全村最高最偏的地方,因为这样一来,“每当自己桌前的灯光照亮了窗户的时候,人们就会在矮人坪的最高处看见一片明亮的光芒。”{1}就是这么一位个人意识被主体意识取代了的人物立志誓将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引向矮人坪。   矮人坪的瘤拐们呢,不理解苦根儿的所作所为,认为他是“一个不娶媳妇,不过日子的人”,在瘤拐们的世界里,为温饱而操劳才是头等大事,“吃饭、睡觉、养活孩子”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苦根儿同样不理解瘤拐们,他认为“咱这地方连阶级敌人的水平都这么低”{2}。拐叔自杀之后,他感叹的只是“没有想到咱们村的阶级斗争会这么复杂,太复杂了!”{3}活跃在苦根儿意识内部的是“阶级斗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等等文革话语,文革话语支配着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苦根儿心中也没有男女之事,当公社刘主任给他介绍的媳妇时,他涨红了脸,恼羞成怒地说:“我不娶媳妇,女人都是妖精!”{4}苦根儿和瘤拐们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是由意识形态话语虚构出来的政治世界,一个是由土语构成的乡土世界,两个世界互不相容。   拐叔是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富农成分还是因为当年替大哥守家产而错划的。这种“名不副实”的身份让拐叔苦不堪言,他生活孤苦,打了几十年的光棍,只有同自己养的几头驴亲近一点,他时常在喂驴的时候与它们亲昵地交谈。他把这些牲口当作自己的子女,“这个二黑,精着哩,可是知道谁心里偏着他。天底下当爹妈的哪有不偏心的呀。”{5}他甚至戏称与这些动物是一家人,就是这么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却被逼得上吊自杀。甚至“二黑”也在文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文中关于“二黑”的部分,有5节,分别是第26、38、44、55、59节{6}。“二黑”的话语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像是“绿的在里头”(绿的指拐叔)、“红的站在这”(红的指二黑)、“绿的不说话”、“他们拴住我”、 “绿的在车上”、“绿的挨着我”、“绿的没有了”、“我要找绿的”。尽管只是在表达一些简单的意思,但从中透露出来的是人和动物的相互依恋。拐叔甚至不止一次地感叹,“真恨不能再长出两条腿来跟你们站到一块儿去,有吃,有喝,有人心疼,什么发愁的事也没有,多好呀!”{7}当一个人沦落到同动物相依为命时,那是何等寒彻骨髓的悲凉!因此,拐叔的苦难也就更具象征意义,衬出矮人坪人与人之间凉薄、淡漠的关系。   在这些叙述背后,似乎看不到作者的情感指向,但是当我们细细品读这些文字,却能感受到它们背后直指人心的力量。文革到来之前,矮人坪尽管是贫穷落后的,但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相对平和,当文革浩劫像旋风一样席卷中国的每一处地方时,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也没有被遗忘。眼前“阶级斗争”的残杀,让拐叔无处逃遁,“你们这些人到矮人坪干啥来啦你们?……这天底下就是叫你们这些大个的人搅和得没有一块安生地方了。”{8}作为村里唯一的富农成分,他也感到无可奈何。拐叔就是在这样的无法逃避对苦难的体验中,走向死亡的。   作者通过拐叔这个人物完成了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当人被挤压到最低点的时候,当人被生存的处境几乎还原成为动物的时候,对于处境和处境的体验才被最大限度地突现出来。”{9}拐叔和福贵都是被挤压到最低点的人,自然状态下的贫穷尚可忍耐,人为的灾难却能逼人致死。在意识形态话语的强压之下,正常人的人格缺席,一方面是苦根儿想要改天换地,想要成为英雄,超越众生的存在着;另一方面是拐叔们,将自己的人格向动物下移,正是这两种极端的表现才显示出存在的荒谬,表达了作者在叙述的背后对文革的批判。      注释:   {1}{2}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