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故事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门大街故事多.doc

前门大街故事多   我中学时期就读的学校坐落在前门楼子的西侧路边。前门大街也就成为我们孩提时代游玩的常去之处。每当提及前门大街,我们都充满感情!      前门,是她的俗称,她真正的名字叫正阳门。正阳门是北京内城9个城门楼子中最重要的一个城门,也是最雄伟、高大的一个。正阳门与箭楼和瓮城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这组建筑群的主要功能,是以军事防御功能、礼仪功能为主体。   过去的正阳门是“四门、三桥、五牌楼”,一圈瓮城连接着箭楼、城楼、东西闸楼等4个城门,箭楼前是三座石拱桥组成的“正阳桥”,其南即通向前门大街的“五牌楼”。瓮城里面是空场儿、铺舍、关帝庙和观音庙。瓮城是为防止从城内出兵或从城外退兵时,在开启城门过程中敌人随之杀入而建的防御工事。   清代正阳门由汉八旗中的镶蓝旗镇守,大城炮八门、制胜炮三门、神威炮九门、铁心铜炮四门、神机神枢炮一百零九门。箭楼门洞和瓮城左右的两个闸楼门洞都装有“千斤闸”,是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落下的、具有防御功能的闸门。正阳门箭楼也是京师内城九门中惟一敞开门洞的箭楼,专走皇家“龙车凤辇”。过去,守城官兵和行人要进出正阳门,须先从瓮城东、西两侧闸楼绕行进出瓮城,从城楼下的门洞进出城。瓮城和东西闸楼于民国四年为了城市交通建设需要而拆除。箭楼之南护城河上原有正阳桥现已不存,但是正阳门的核心建筑――城楼和箭楼至今完好无损地屹立在天安门广场南端(城楼)和前门大街北端(箭楼)。正阳门城楼通高43.65米,正阳门箭楼通高35.37米,均是中国乃至世界“城门”中最为高大雄伟的城楼和箭楼。      如此雄伟、高大的建筑出自何人之手?传说是刘伯温修建而成。   当年刘伯温建北京城,修到正阳门时已无银两,监工的徐达找他想办法,刘伯温掐指一算,让徐达派手下人把一个衣衫褴褛、又脏、又臭的沈万三找来,让他拿出钱来修城门楼子。沈说:我是要饭的,怎会有钱修城门楼子?刘伯温闻听此言大怒,命手下大板子伺候。重刑之下,沈万三终于求饶,用脚跺跺地说,钱就在这儿底下。按照沈的指点,果然挖出了大缸大缸的银子。   正阳门盖起来了。   挖银子留下的大坑后来积了很多的水,再后来水里又生出了鱼,“金鱼池”就这样产生了。   从正阳门出发,穿过箭楼往南,就是前门大街,清《京师坊巷志稿》中称“正阳门外大街”。   前门大街形成于明正统年间。其实元朝时,它就是城里人从丽正门――正阳门的前身,通往郊外的大道。   明朝,皇宫六部的官员们都在皇城里面居住、生活。太阳落山,所有城门都要关闭,里面的人再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于是,都悄悄地在城外置房子、买地。外省来京办事的官员也感到住在前门外比住在内城里面方便,长此以往,使前门外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店铺众多的商业区。   明朝前期,前门外只有一条宽宽的大道;但到了后期,一些小贩在“大街石道之旁,搭盖棚房为肆。”前门大街逐渐形成。   清朝,商户们将“席棚”陆续改建成砖瓦结构的正式房屋,至此,前门大街成了三条街。《宸垣识略》记载:“大街东边市房后有里街曰肉市,曰布市,曰瓜子店。”“大街西边市房后有里街曰珠宝市,曰粮食店。”这种街道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前门大街之所以能成为北京最繁华的一条街,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客观环境等方面因素分不开:   1、前门大街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到天坛祈谷、祈雨、祭天,去先农坛藉田的必经之处,也是外出狩猎、南巡的出京之路。每当皇帝途经此地,前门大街都要用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各家店铺悬灯结彩,热闹非凡。清《乾隆大驾卤簿图》《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皇都积圣图》等宫廷画作,真实地记载了皇帝出行在前门大街时的恢宏场面,成了名符其实的天街御道。   2、这条古道曾经是商人来京的必经之路。明朝迁都北京前后,大运河北端码头也从内城的积水潭移至城东南角楼外的大通桥,因此北京的商业中心也迁至前门一带。此外明扩建外城后,政府在此建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谓之廊房。”将浙江、苏州等地的富商搬迁到此,商人们有了落脚之地,形成了前门商业区。清朝乾嘉时期的文人俞清源在《春明丛谈》中曾这样描述过前门大街的繁华和热闹,“珠市口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设市开廛。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可见其繁荣。   前门大街的名声逐渐响誉全国乃至世界,外地人说:没去过前门大街就等于没到过北京。于是天南海北、南来北往的人们到北京后,都必到前门大街,人气也延续兴旺了几百年。清人赞颂:“正阳门外最堪夸,王道平平不少斜。点缀两旁好风景,绿杨垂柳马缨花。”到了民国初年,人们又从“大前门”香烟盒上领略了前门楼子的风采,这品牌也用到了今天。当年能抽得起“大前门”香烟的人,都是有一定身份、收入较高的“白领”阶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