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_微生物遗传与变异授课.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_微生物遗传与变异授课概要

* * * * R质粒决定耐药的机制: 使细菌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类 R质粒控制细菌改变药物作用的靶部位 R质粒可控制细菌细胞对药物的通透性 Tn 9 Tn 21 Tn 10 Tn 8 RTF R determinant 接合(conjugation) 转导是以转导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 (三)转导(transduction) 前噬菌体从溶原菌染色体上脱离,进行增殖,在裂解期的后期,噬菌体的DNA已大量复制,在噬菌体DNA装入外壳蛋白组成新的噬菌体时,在105~107次装配中会发生一次装配错误,误将细菌的DNA片段装入噬菌体的头部,成为一个转导噬菌体。转导噬菌体能以正常方式感染另一宿主菌,并将其头部的染色体注入受体菌内。因被包装的DNA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故称为普遍性转导。 1、普遍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 ⑴完全转导 外源性DNA片段与受体菌的染色体整合,并随染色体而传代,称完全转导 ⑵流产转导 外源性DNA片段游离在胞质中,既不能与受体菌染色体整合,也不能自身复制,称为流产转导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或特异性转导, 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如λ噬菌体进入大肠埃希菌。 局限性转导 gal bio gal bio gal bio gal bio bio gal 局限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区别 区别要点 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 基因转导发生的时期 裂解期 溶原期 转导的遗传物质 供体菌染色体DNA任何部位或质粒 噬菌体DNA及供体菌DNA的特定部位 转导的后果 完全转导或流产转导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DNA特定部位的遗传特性 转导频率 受体菌的10-7 转导频率较普遍转导增加1000倍(10-4) (四)、噬菌体转变(溶源性转换) 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DNA整合于宿主菌DNA上,使其成为溶原状态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其特点为: 1、不带供体菌的任何基因,宿主菌表型的改变完全是噬菌体基因整合进入宿主菌染色体的结果。 2、噬菌体从宿主菌体内消失,其所获得的新性状也随之消失。 3、获得新性状的是处于溶源状态的细菌 4、这种温和噬菌体是完整的,不是缺陷的。 如β-棒状噬菌体感染白喉棒状杆菌后,由于噬菌体携带编码毒素的基因,使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 三、DNA损伤的修复 1. 光复活作用 酶学光复活过程是修复UV导致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的直接机制,这种修复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二、切除修复 最普遍的DNA损伤修复方式。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先将损伤区域切除,然后利用互补链为模板,合成一段正确配对的碱基顺序来填补。 依识别损伤机制不同分为: 1.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e repair,BER) 2.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e repair, NER) DNA的损伤的切除修复 碱基缺陷或错配 碱基丢失 结构缺陷 切开 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 切除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AP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 切开 切除 修复 连接 糖苷酶 插入酶 碱基取代 3、重组修复 重组酶系将未受损伤的DNA片段移到损伤部位,提供正确的模板,进行修复。 根据 DNA 末端连接需要的同源性,分为: 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 重组修复特点 DNA复制时会越过受损区域进行复制 经重组修复,受损的DNA仍然存在于子代的一个细胞中。 重组修复不会浪费时间,可让受损的DNA在细胞中仍可照常进行分裂。 4、SOS修复 跨越DNA损伤的复制后修复 DNA损伤部位失去了模板作用而终止复制时,细胞可以诱导一个或多个应急途径,跨过损伤部位先行复制,在设法修复。 SOS 修复诱导细胞内酶和蛋白的表达:由RecA蛋白和LexA抑制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1. LexA (一种DNA结合抑制蛋白), umuC 和 umuD:编码 DNA聚合酶活性,允许复制跨过损伤位点, 常插入一个或几个 A碱基。 AGCTAGTCAT/TCAGTC Replication stops at T/T dimer SOS response: 2. RecA-P a、 DNA 重组活性 b、 与S.S. DNA结合活性 c、 少数蛋白的proteinase活性 当DNA正常复制时 (无复制受阻,无DNA损伤, 无TT dimer) Re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