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多民族家园形成模式调查.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多民族家园形成模式调查

广西多民族家园形成模式调查   广西世居民族众多,而且还有大量的外来民族,各民族长时期共同居住在同一区域;各族人民普遍比较开放包容。各民族通过人口流动,交错杂居,组成多民族村落或家庭,从而形成多民族家园 构建多民族家园,是推动广西各族群众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散居走向聚合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群众交往和沟通,加强族群内和族群间的认同和对话,促进社会和谐和边疆稳定 目前学术界对多民族家园的研究还比较少,在CNKI上只搜索到14篇相关文章,其中10篇为普及性报刊文章,4篇为学术性论文,如孙东波的《承德――多民族共建的家园》,就探讨了承德的兴起、发展与多民族的关系,从而肯定了满、汉、蒙等多民族群众在建设承德过程中的地位功绩。[1]2014年5月27日,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作“多民族家园的来历与构建――广西的政区沿革与人口迁移”的演讲中解读了广西区域的形成和广西各民族的来历等,这引起笔者对广西多民族家园的探究兴趣,故撰写此文 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和谐家园:那磨屯 那磨屯位于百色市凌云县玉洪瑶族乡那力村民委员会驻地附近,地处田林、乐业、凌云三县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较为特殊 那磨是壮语地名,那指田,磨指泉,那磨意为泉水田。该屯处在那力峒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那力河从右侧经屯前流过,因此非常适合农业耕作。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将那磨这片水田分配给水田较少的东兰村壮族人耕种,但是东兰壮族离那磨比较远,来往不方便。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为那磨对面七八十米处是力洪瑶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也是那力村民委员会驻地,有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因此,一些别的地方的家庭,纷纷用购买或置换土地的方式,在那磨建房定居 那磨的居民,最早迁入的是瑶族的李玉清。他1945年出生,在迁居那磨之前,住在离那磨约1.2公里左右的同属那力村委会管辖的灯草坪,已经有一个妻子,还育有3个儿子。20世纪80年代,他又重新娶一位年轻的瑶族姑娘,为了不与前妻和儿子们发生矛盾,便将家安在那磨,而盖房子的土地是他自己的承包地。2010年左右,汉族人黄廷书从那洪村九洞屯迁到那磨,这是第二家迁到那磨的住户。而后,又有张、余等6家从那力村高王屯迁到那磨,毛氏1家从那洪村团结屯迁到那磨,李氏1家从逻楼镇东和敏村迁到那磨等,到现在整个那磨屯已经形成一个由12户居民组成的寨子,这其中有11户是汉族,仅有1户瑶族 在那磨屯田野调查期间,田景昌完整地讲述了他们家搬迁的始末。2006年,他大专毕业后回家待业,因他父亲在山上用火不慎,引燃山林,为帮忙救火,被山火烧伤,落下残疾。后来,伤情被政府认定为二级残疾,因此现在每月都有比较固定的残疾人补助款。在迁居那磨以前,他住在杨家沟,那里山高路险,环境闭塞。2011年,他家用杨家沟下游三角地区靠河的一块水田置换东兰壮族韦绍强在那磨的一块水田,以此在那磨盖房,全家也从杨家沟老家迁到那磨。到目前为止,他们一家人已经在那磨生活了五年,可是那磨新房还没有办理土地使用证。虽然家迁到那磨,但是并不意味著与老家彻底脱离,老家杨家沟仍然还有一片经济林,种有近8000株杉木和一些八角树,此外还有3亩多水田。迁到那磨后,蔬菜种植方面,他的解决方式就是一年花100多块钱,将别人的田租一块来种菜,或者在小河边的空地上种些菜。在新房东、西两边,他用水泥分别砌有一间伙房和一间猪圈。为增加收入来源,他还利用自家房子的一楼开了一家代销店。开代销店的成本两万多元,可一年的利润才两三千元,店已经濒临倒闭。他自己总结生意不好的原因,主要是这地方的店数量太多,比如仅伟利一个瑶寨就有13家 现在的那磨屯,背后翻过一小山梁不到100米就是蓝靛瑶寨孔家湾,与那磨屯仅有一河之隔的是壮族寨子那马。在大约150米的直线上,分布着孔家湾、那磨、那马三个屯,分别居住着蓝靛瑶、高山汉和壮族三个民族。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田景昌说,三个屯的居民走动很频繁,遇到红白喜事都会到场。在那磨屯内部,有的居民还是亲戚关系,如毛家就是田景昌侄女婿家。即便不是亲戚,居民之间喊得也比较亲热,都会用哥哥、姐姐等相互称呼 广西多民族共同家园形成的基本模式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不仅有12个世居民族,而且有大量外来民族,民族分散交错,互动频繁。在磨合和组合的过程中,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多民族家园,虽然具体的民族组成不同,但是形成模式具有普遍性 多民族村落家园模式 费孝通在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到结合成一体的过程,高层次的认同并不排斥或强制取代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共生,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和谐整体。[2]广西多民族家园的形成方式和存在方式同样具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