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容若笔下民国济南城市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容若笔下民国济南城市形象

梁容若笔下民国济南城市形象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初,梁容若在济南工作生活了3年左右,他对济南的商业交通、市政设施、文化教育、风景名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描写了外地人眼中济南城市形象。梁容若将济南与当时的大都市北平、南京、杭州等城市进行比较,认为济南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他看来,济南是一个“可爱的都会”,济南是“中国的小影” 关键词:济南 梁容若 城市形象 城市记忆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284-02 一、梁容若与济南 容若,即梁容若(1906―1995),河北省行唐县(今改灵寿县)人。原名梁绳?B,192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1934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36年毕业回国。1948年去台湾,在台北创办《国语日报》,并先后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东海大学教授。他致力于中国文学史及中日文化关系史研究,著述甚富,主要有《容若散文》、《汉学东渐丛考》等 大约自1931年起,梁容若来到济南,开始在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本部设于济南贡院墙根北头)从事民众教育工作。其间,梁容若曾在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主办祝甸乡民教实验区工作,后来又到了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本部,负责编辑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主办的《民众周刊》,并曾担任民众教育馆编辑委员会主席。因此,梁先生对济南特别熟悉,并用文字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济南城市建设与风土人情。梁容若关于济南的文章很多,主要代表有《济南风土概况》、《我看大明湖》、《历下杂记》等 二、梁先生笔下的济南城市形象 1.交通商业 在梁先生的笔下,济南“当黄河的南岸”,离天津六百三十五里,离南京一千二百里。作为山东的省城,他认为济南是“津浦路上除了南京和天津以外,要算第一个大都会”。在他看来,济南扼山东全省水陆的中枢,有津浦铁路以通河北、江苏,有胶济铁路以通青岛,有良好的港湾以供吞吐。往东北方向,小清河水深流稳、帆舶如织,由黄台桥经章丘、桓台、博兴、广饶、寿光,直达河口羊角沟,承担了山东全省的食盐集散。如果加以疏浚,小火轮可由小清河直达济南,再由大清河经大运河,南达济宁,北至天津,由黄河东达滨县、蒲台、利津以通海运;溯流西上,可达河南归德。此外,济南有汽车路、有长途电话以与全省各县相联络,交通可称便利 梁容若认为济南商业最繁盛的地方有两处:城内为西门大街,商埠为经二路、纬三四路一带。其中,商埠在西关外,南至马鞍山阴,西抵黄河左岸,北界胶济铁路,规划整齐,街衢宽广。自1904年自开商埠以来,“商店林立,人烟稠密,一天比一天繁盛” 梁先生指出了济南经济繁荣背后的隐忧,即洋货充斥市场、日本势力深厚、民族工业不发达。梁先生记录了鲁丰纱厂、振华火柴公司、造纸厂、电灯公司等重要工厂,但“规模皆不甚大”。而济南“支撑市面者完全为洋货倾销,盖济南为全省一洋货批发中心,洋行林立,弥望皆是。日本商人的实力也极深厚。” 1 2.市政建设 民国时期,很多到过济南的游客认为,济南的市政建设是比较落后和糟糕的。1925年,一个外地游客来济南,发现“济南城内外的市政很坏,不如天津远甚”2。李佚缘认为“历下空气,城内较商埠稍清畅,市政?t尚须进步。仅西门大街至舜井大街一带修筑马路,他仍石道坎坷。一遇阴雨,甚碍交通”。3 在梁容若看来,虽然济南市政建设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老城内的道路“秋溢不堪,石路凹凸,车行在上边,颠摇极烈,走不惯的人,极以为苦”。 4而且,济南虽有电灯,但机器损坏、电力不足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他肯定了民国以来济南的城市建设,他认为“济南繁荣,年来有蒸蒸日上的样子”,省立体育场、城头马路是全市知名的新建设。5商埠“街市平坦,皆为新式马路”。而且老城墙业已辟为马路,“围栏厕所、岗警路灯,设备应有尽有”。梁容若还获悉济南准备在胶济铁路以北疏浚河道、发展水运,因此他对济南的发展非常期待,认为“将来胶济西展,发达更不可限量”。6 3.文化教育 梁先生很羡慕杜甫笔下“济南名士多”,对济南的文化遗迹信手拈来。如,西关柴市路南有李沧溟白雪楼的旧址,布政司街有张养浩的故居,李清照的柳絮泉,历下亭是杜工部、李邕、王士?G等歌咏的地方,百花堤、沧浪亭是曾巩、苏辙、阮元寄兴的所在。甚至大明湖的画舫,以及湖中的台亭祠庙都有很风雅的对联匾额。梁先生认为,清代金石文字之学在山东特别兴盛,孔广森、郝懿行、桂馥等都是卓然名家,这也影响到了民国时期济南的文化风气:20世纪30年代初大明湖畔张公祠、历下亭的碑帖很多,省立图书馆金石古物收藏丰富,布政司街一带古书店林立 但是梁先生笔风一转,认为“时代变化了,抱残守缺的学风终于建树不起新的文化”。梁先生走遍济南的书店,发现新书异常缺乏,说明新书读者稀少;而全济南竟然没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