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动机行为背后的秘密

9.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 10.与为数不多的人有深厚而亲密的关系。 11.民主的态度和作风。 12.明确地分辩善恶,区别手段和目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一贯地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 13.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4.富于创造性。 15.抵制适应现存文化。在重大问题上不随波逐流、墨守陈规,但并不故意违反社会准则以表示独立自主。 16.能弥和各种分裂和对立从而达到整合协调的状态。 但自我实现的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有时也可能愚蠢、固执、蛮横、自负,也有内疚、焦虑、烦恼和冲突,只是相比较而言,自我实现的人比大多数人更接近完善罢了。 怎么做才能走向自我实现呢?马斯洛指出了通向自我实现的八条途径 1.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 2.面临选择时,总是做出朝向成长的选择,而不是做出趋向倒退的选择。 3.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让自己的天性自发地显现出来,而不是做权威或传统的传声筒。 4.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诚实地说出来意味着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 5.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与众不同。 6.用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并通过勤奋的努力去达到这一标准。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且是一个过程。 7.创造条件去经历高峰体验。 8.善于识别并有勇气放弃自己的防卫心理,揭去压抑和遮蔽生命的层层屏障,但不是否认任何神圣的价值,而是能从生命本身的存在中发现神圣、永恒、象征和诗意。 第三章 小结 动机的涵义、功能、分类 动机与需要、驱力、诱因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成就动机:结构 认知论:归因的三维度六因素模型 社会学习论:自我效能 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完) 下一章:学习 * * 一、本能论 二、认知论 三、社会学习论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第四节 动机理论 一、本能论 观点:将个体行为的动力归结为本能,即生来就有的倾向。 代表人物:麦独孤、弗洛伊德、习性学 评价:本能论始终不能解决循环论证的问题。一个人经常争斗?因为他有强烈的攻击本能。怎么知道他有这种本能?因为他经常争斗。 第四节 动机理论 二、认知论 1、认知失调论 当个体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或多种)彼此矛盾的认知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个体有一种寻求平衡的倾向,即认知失调会导致紧张和不适,这种力量驱使个体去恢复平衡。 第四节 动机理论 认知失调状态 “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吸烟”矛盾 改变途径 改变或否定其一: “我不再吸烟”或“如果停止吸烟将使我超重” 降低重要性/强度:“吸烟对我的健康可能有一些影响”或“要少抽点烟” 增加新认知或理由:“抽烟可提高工作效率”或“世界上抽烟而长寿者不乏其例” 认知失调论示例 实验:强制顺从的认知性后果 实验程序 结果:只获得1美元者认为工作有趣。 让大学生做 一小时枯 燥乏味的 绕线工作 阶段1 要求告诉下 一个“被试” ,工作很有 趣。报酬为 1或20美元 阶段2 问卷调查被试 对这项工作的 态度:喜欢- 不喜欢;愿意 -不愿意再参加 阶段3 二、认知论 2、归因论 归因(attribution) :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给予解释的心理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海德、罗特、韦纳 第四节 动机理论 归因会影响今后同类行为的动机 ◇如一个学生将某次考试成绩不佳归因为运气不好,或归因为自我努力不够,这两种归因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归因为运气不会提高其学习动机,归因为努力不够很可能会使其提高学习动机。 海德的归因理论 认为行为的归因有两种: ◇一是环境归因/外向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环境,如他人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不必负责任; ◇二是个人归因/内向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他发现: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部因素,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为外部因素;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为内部因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 将人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内控型”的人:即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是由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 二是“外控型”的人:即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韦纳(B. Weiner)的归因理论模式 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因和不可控归因 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个体对自身行为结果的归因6因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应付此项工作有无足够的能力。 努力:个人反省此次工作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对此次工作感到困难还是容易。 运气: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