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鸫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鸫鸟”.doc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鸫鸟”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名诗“暗处的鸫鸟”创作于世纪之交, 正值1900年。表面上,整首诗营造着悲观的氛围,只在最后残留一丝希望的气息。然而,诗歌的基调直到结尾处仍雾里看花。本文旨在探讨这首诗的意象,感受诗人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惆怅。   关键词:哈代;鸫鸟;意象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50-01      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作为诗人也许不如他作为小说家那么知名。然而随着人们对哈代研究的深入,“人们才普遍承认,哈代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至少他作为诗人像作为小说家一样伟大。”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妻子的缅怀、对少女的留恋、对动物的爱护、对友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未来的憧憬、对宇宙的思考等。   《黑暗中的鸫鸟》是哈代众多以自然为主题的诗作中难得的一篇佳作。写于19世纪的最后一天,通过对冬日黄昏一片荒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心中深处的悲观情绪,但是对黄昏中画眉的刻画却暗示了希望之所在。   诗歌作为一门审美情感具像形态的艺术,是“将审美情感物化为诗的意象,然后依着诗人情感活动的脉络、轨迹富有个性的组成意象,以意象结构显现感情结构 ,传达情感”,所以意象是诗歌内在构造的基本元素。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了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希望,创造了这样几个意象:寒霜(Frost)、冬日(Winter)、藤蔓(bine-stems)、陆地(land)、天穹(canopy)、风(wind)、鸫鸟(thrush)。通过这几个原本日常所见的平常意象诉诸于读者的感官,调动读者的想像。   诗歌一开始,向读者推出了一组凄清惨淡的镜头:寒霜幽灵般的降临大地(frost was spectre-gra视觉意象和色觉意象);冬天的乏味好比是咖啡壶底的渣滓(Winter’s dregs)(视觉意象);白日则像一个忙碌的妇人眼神倦怠(the weakening eye of day)(视觉意象和色觉意象):藤蔓纠缠在一起像断弦一团(likrings of broken lyres)(视觉意象),徒增伤感;万籁俱静,不见人影。在这一节诗中,诗人运用的多是视觉意象,这些意象“代表了、暗示了某种不可见的东西某种‘内在的’东西。”这些“内在的东西”即是指一种感觉――不祥的预感。   接下来,镜头由近及远的,由上至下的推进,极为开阔,却让读者倍感悲凉和恐怖。大地轮廓分明(sharp)却像“斜卧着世纪的尸体”(the Century’scorpse outleant)(动觉意象)。这个比喻触目惊心,在哈代诗中很奇特,也很罕见。“诗人的意象是他的自我揭示”,如此一来,读者便不难领会到哈代运用此意象的深意了。在为该诗定下悲哀痛苦的基调后,诗人写道:在风的哭泣声(his death-lament)(听觉意象),生长的冲动也死亡干硬(hard and dry)(触觉意象),黄昏作为黑夜的先锋已来临了。就在满目萧瑟,一片死气沉沉之时,突然一曲欢歌打破了沉寂。此时诗人充分利用视觉效果,歌声不是由细枝间传来而是“升起”(联觉意象),仿佛是一束明光穿透了渐浓的黑暗(色觉意象),它使人们心中久已熄灭的希望之火得以重新点燃。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这只鸫鸟的瘦弱和衰老。这必是大大出人意料的一笔,惟有仔细寻味才领悟到诗人的良苦用心。在此还需格外强调一点――哈代对“鸟”这一意象的偏爱。哈代认为“一切是笼中的鸟,唯一的区别只是鸟笼的大小这也是悲剧的一部分。”因而他用“鸟”这个意象来表现他的悲观主义思想,如《被扎瞎了眼睛的鸟》中“鸟”就是苦难人类的写照。但有时“鸟”也是给人类心灵以慰藉的精灵如本诗。在《黑暗中的鸫鸟》中这只显然久经风雨的鸫鸟在逆境中毫不沮丧,敢于迎接黑暗(象征死亡)的挑战,敞开心扉,是因为它心中怀有对幸福的希望。这里鸫鸟这一意象为何体现了与前面诗节迥异的情感。这是因为作为叔本华的信徒的哈代同时又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弟子,他在对人类未来深感悲观的同时,又相信人类社会会进步、会发展。矛盾的思想体现在诗歌中便出现了这种前后情感意象分庭抗礼的局面。也正因此,在诗歌结尾诗人才会发出“它欢乐的晚安曲调,含有某种幸福希望――为它所知,而不为我所晓”的感叹。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既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段,也是读者解读诗作的突破口。然而诗的意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诸意象有机组合。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安排意象,采用悬殊对比式的组合方式,前两个诗节运用一系列意象推出了一幅悲惨的表象,然后以较少的意象呈现一个深层的事实――希望尚在,让前者与后者形成突兀的强烈对立,从而造成了“反讽”的效果,表现出了两种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情感和情绪,在相互冲突、撞击的张力下产生独到的情感表现力。此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