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治学精神刍议.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治学精神刍议.doc

孔子治学精神刍议   摘 要: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作者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从以学为乐、终生学习、诚信精神、勤奋精神、谦虚好问五个方面对孔子的治学精神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孔子 治学精神 解读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博大精深,我结合《论语》对孔子的治学精神作出解体,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以学为乐   以学为乐,也就是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它强调的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一种崇高的治学精神。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识,必须投入一定时间和精力,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需要勤奋,如果以学为苦,往往会放弃或不专心,这样不会有所成就,只有以学为乐,才能有所收获,所以应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孔子认为应该以学为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孔子明确告诉我们:“学了知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快乐的吗?”他又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以学为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强调:“(对于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从事它为快乐的人。”   二、终身学习   孔子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终生学习的重要性。而在两千多年前科技发展相当缓慢的时代就能够提出这种思想,可见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学家对于治学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句话意思是:“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说话做事能够和于礼,四十岁明白了各种事情而不受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六十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便能了解其主旨,七十岁便随心所欲,所想所做的一切都不会超过规矩。”这句话说明孔子从少年时就立志学习,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终于在治学方面达到境界。孔子又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意思是:“让我多活几年,年老时学好《周易》,就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从孔子这句满含深情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他终生学习的思想。   三、诚信精神   诚信精神要求治学不能弄虚作假,要实实在在。其实这是做人原则在做学问方面的体现。孔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一个重要且最基本的品质,他曾多次向他的学生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当然,在治学方面同样要求讲诚信。孔子对他的学生仲由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这句话意思是:“仲由,我教给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对待学习一定要诚实。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   孔子和学生子贡对话体现出他要求学生治学要讲诚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这句话意思是:“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好一些?”子贡说:“我怎么能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话。”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回诚实的态度,非常赞赏。   四、勤奋精神   古今中外,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要想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勤奋。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说即充分说明这点:“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些“大家”的观点都说明勤奋的重要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学家和思想家,对于勤奋在治学方面的重要性也是非常重视的。他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论语?述而》)孔子告诉我们:“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求得知识的人。”从孔子独白中我们知道,他的睿智源自他对知识的爱好和勤奋敏捷。孔子又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勤学的重要性:“学如不及,尤恐失之。”(《论语?泰伯》)他认为:“学习就像追赶什么,担心追不上,追上了,又担心丢失。”这生动比喻说明孔子持之以恒、勤奋学习的精神。孔子曾严厉批评弟子的懒惰。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当孔子看到弟子宰予白天睡觉,感叹道:“腐朽的木头是无法雕刻的,粪土一样的墙壁是无法粉刷的。对于宰予这个人,我何必去责备呢?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