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谱 红外光谱 质谱.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磁共振谱 红外光谱 质谱

The Noble Prize in Physics 1943   美籍德国人O.Stern因发展分子束的方法和发现质子磁矩获得了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Otto Stern 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ittsburgh, PA, USA The Noble Prize in Physics 1952 1946年,美籍科学家Bloch和Purcell首次观测到宏观物质核磁共振信号,他们二人为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The Noble Prize in Chemistry 2002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3 200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保罗·C·劳特伯(Paul C. Lauterbur)和英国的皮特·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因为他们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该项技术可以使 人们能够无损伤地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探测生物活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医疗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 手段。 磁共振成像 (MRI)的发展 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在这一理论基础上1969年,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的医学博士达马迪安(Raymond Damadian)通过测核磁共振的弛豫时间成功的将小鼠的癌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区分开来。 在达马迪安新技术的启发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Paul C. Lauterbur)于1973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MRI),在主磁场内附加一个不均匀的磁场,把梯度引入磁场中,从而创造了一种可视的用其他技术手段却看不到的物质内部结构的二维结构图像。并且应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地内部结构图像。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彼得·曼斯菲尔(Peter Mansfield)进一步发展了有关在稳定磁场中使用附加的梯度磁场理论,推动了其实际应用。他发现磁共振信号的数学分析方法,为该方法从理论走向应用奠定了基础。 1977年,达马迪安和其研究生建造了第一台MRI全身扫描仪并获得了第一张人体扫描图像。1979年,达马迪安离开纽约州立大学,创办专门生产商用MRI扫描仪的佛纳(Fonar)公司。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问世。 1988年,为了表彰他们对MRI技术所做出的“独立贡献”,美国总统里根同时授予达马迪安和劳特伯尔全国技术奖章。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的产生 a. 量子力学模型 ? 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所组成,因此具有相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很多种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磁矩,这样的原子核可称为磁性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原子核可按自旋量子数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 ? 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偶数,则I=0,如12C、16O、32S等,这类原子核不能用核磁共振法进行测定; ? 中子数与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则I为半整数,如: I = 1/2:1H、13C、15N、19F、31P等; I= 3/2:7Li、9Be、11B、33S、35Cl、37Cl等; I = 5/2:17O、25Mg、27Al、55Mn等。 以及I = 7/2、9/2等。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则I为整数,如:2D、6Li、14N等I=1;59Co,I=2;10B,I=3。 后两类原子核是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其中I=1/2的原子核,其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核表面,其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宜于核磁共振检测。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自旋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原子核磁矩在Z轴上的投影为: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原子核不同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则为: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核磁共振的产生 ?在静磁场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存在着不同能级。此时,如运用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来照射样品,并使该电磁波满足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跃迁时必须满足选律,即?m=?1。所以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为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b. 经典力学模型 ? 具有非零自旋量子数的核,由于核带正电荷,所以在旋转时会产生磁场; ? 当自旋核置于磁场中时,核自旋产生的磁场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回旋,即进动; ? 进动频率与自旋质点角速度及外加磁场的关系符合Larmor方程: ?= 2??0 = ? B0 ?0 = (? / 2 ?) B0 ( ?0 :Larmor频率)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