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杀伤作用及其防护.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武器杀伤作用及其防护

1万吨以上------皮肤浅II度烧伤的最远距离为边界 1万吨以下------轻度急性放射病(1Gy)的最远距离为边界 不同当量核武器杀伤区范围 Kt —— 零点几至数km2 101kt —— 十几至数十km2 102kt —— 上百至数百 km2 Mkt —— 数百至上千 km2 轻度和中度杀伤区面积占整个杀伤面积的40-70% 影响核武器杀伤作用 的主要因素 当 量 随当量增大杀伤范围增大(幅度): 光辐射> 冲击波 >早期核辐射 烧 当量与伤类的关系 万吨以下 单纯放射 放射复合伤 万吨以上 单纯烧伤 烧冲(放)复合伤 烧 冲 放 放冲 单放 放烧冲 冲 烧冲 烧伤 放 烧冲放 万吨以下 早期核辐射> 冲击波 >光辐射 单纯放射、放射复合伤 2万吨以上 光辐射> 冲击波 >早期核辐射 单纯烧伤、烧放冲、烧放 早期核辐射增加范围局限在4km以内 50万吨以上 由于现场死亡区域超过早期核辐射杀伤区域 单纯烧伤、烧冲复合伤 爆炸方式 当量相同情况下,空爆、地爆效应比较 总杀伤范围 烧伤冲击伤范围 早期核辐射范围 伤情 沾染地域 空爆 大 大 小 轻 广且轻 地爆 小 小 大 重 小且重 比高概念的意义 其他因素 人口密度 防护情况 自然条件:气象、地形地物 对核武器损伤的防护 防护类别 主动防护:摧毁敌方核设施、 拦截核武器、构筑工事 被动防护:工事防护、医学防护 在整个防护中医学防护是辅助性的,但它是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主要是预防放射损伤。 难防性 ★ 核爆的突然性,人们往往来不及防护; ★ 光辐射经反射可增强,冲击波因反射或合流可增强(超压无孔不入),早期核辐射因散射可改变作用方向; ★ 建筑物倒塌或燃烧造成的间接伤害; ★ 实施防护和救治工作的困难。 可防性 ★ 光辐射:直线传播,有方向性,作用时间短暂; 对 策:防燃、阻挡 ★ 冲击波:速度比光辐射慢,动压沿地面水平方向传播; 对 策:抗压、消波 发现闪光,立即进入地下防空洞;卧 倒缩小受力面积(迎风面) 可防性 ★ 早期核辐射:能被屏蔽物吸收而减弱; 对 策:设置(利用)不同厚度的防护层 ★ 放射性落下灰:有沉降过程,可用仪器探测,衰变快。 对 策:发现闪光,撤离或者推迟进入沾染 区;采取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 对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 ☆ 个人防护动作:进入邻近工事,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就地卧倒,避免间接损伤 ☆ 简易器材防护:服装、器材; ☆ 大型兵器防护:装甲车辆、舰艇舱室; ☆ 工事防护: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其中又以防冲击波为主 距爆心3km处工事防护效果 测试项目 工事内 工事外 上升温度(℃) 1.5 1100 超压(kg/cm2) 0.229 1.14 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辐射侦察:利用仪器实地查明地面沾染范围和剂量率分布、沾染区内各种物品和水源沾染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并选择和标志通道等。 由防化部队负责 辐射侦察 卫生部门在辐射侦察中的任务 ? 对救护所或医院展开地域进行辐射侦察 ? 对进出沾染区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和污染侦察 ? 对食物饮水、医疗用品等进行沾染检查 ? 对疑有放射性内污染人员进行甲状腺、血、尿、粪便的放射性检查,概算体内污染量,及时提出救治建议。 外照射防护措施 ◇ 缩短在沾染区通过和停留的时间 ◇ 推迟进入沾染区的时间 ◇ 利用屏蔽防护 ◇ 清除地表的污染物 ◇ 应用抗放药物 外照射防护限值 战时核辐射控制值不同于平时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①一次性剂量 0.5Gy 、0.5Gy/30天、 0.5~1.0Gy/60天; ②多次全身照射:年累积剂量≤1.5Gy, 总累积剂量≤2.5Gy ③特殊任务需要时,受照剂量由上级首长权衡 决定。 体表沾染的防护措施 ◆ 使用个人防护器材:防护服装(扎紧三口); 口罩、毛巾;手套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