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雉高海拔山地繁衍智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雉高海拔山地繁衍智慧

血雉高海拔山地繁衍智慧   血雉生活在海拔2100-4600米的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杜鹃灌丛,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山地森林和秦岭地区,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摄影/杨惠光(鸟网 惠光普照) 配对期的血雉雄鸟斗争相当激烈,它们常在林间追逐或绕大树转圈,或者干脆正面相向,大打出手 画面中两只雄性血雉正在对峙,羽毛乍起,恰好组成花朵的形状 摄影/纪伟涛 遇见血雉 2016年夏天,我在云南的老君山寻找滇金丝猴。我和向导穿过一片竹林,进入海拔3300多米高的一片冷杉林。这是一片原始森林,高大的冷杉、铁杉、杜鹃遮天蔽日,林下只有微弱的光线。缠绕在树干上的松萝一缕缕从树上垂下,倒下的枯木上长满了苔藓、地衣,地面上堆满了厚厚的树皮、落叶,湿漉漉的,有一种在雪地里行走的感觉 我们没有发现滇金丝猴的行踪,不过在地面上看到了它们的新鲜粪便,看来这个猴群刚走没多久。我弯下腰,取出试管,小心翼翼地将地面的猴粪放进去。就在这时,我眼角的余光撇到一个晃动的身影。抬头一看,瞬间被它美丽的“容颜”惊呆了。这是一只美丽的野鸡,长着红红的眼圈,高耸的发冠,猩红的脚和一身色彩丰富的羽毛。它在我眼前一闪而过,消失在森林中,只留下一串独特的叫声在山谷回荡 这便是血雉,鸡形目雉科血雉属,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及邻近的山系,包括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和秦岭地区。在国外见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和缅甸。血雉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亚种分化众多,羽色变异较大,不过血雉所有亚种的脸和脚都是猩红色的,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能在野外遇见血雉实在是一种幸运。血雉的行踪极为隐蔽,主要活跃在海拔2100-4600米的山地中。它们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的习性,冬季迁移至较低海拔越冬。彼此的遇见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缘分,可那时我对血雉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它美丽的外表上,慢慢地才有了深入的了解 简陋的居所 血雉是集群性的雉?,非繁殖季节常集成十几只的小群,多时可达30-40只。血雉繁殖期在4月-7月,随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而略有差异。每年3月底至4月初,血雉开始分群配对,它们是一夫一妻制,配偶关系可维持整个繁殖季节 配对的血雉离开越冬地区,到亚高山针叶林占领巢区,繁衍后代。血雉的巢区从1公顷到数公顷不等,树木茂盛。血雉大多把巢筑于人迹罕至的草墩、岩石下以及木桩下的洞内或倒木旁,巢很隐蔽且相当简陋,只要有一个比较中意的凹坑,在里面垫些筒草、苔草、松叶、云杉叶,再铺点儿苔藓、竹叶或松萝,在血雉眼中就是一个舒适的窝了。如果巢在产卵期被破坏,血雉还会重新做巢 甘肃省莲花山境内的血雉一般在4月下旬开始产卵,一窝产5-10枚卵,卵呈长卵圆形,深褐色具有斑点,与地面枯枝败叶的环境相适应,是一种良好的保护色 奇特的孵卵行为 体现血雉生存的智慧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贾陈喜研究员在甘肃莲花山长期研究血雉发现,血雉的孵卵方式最为奇特。野外血雉的孵化期长达37天,这在鸟类中是极不寻常的 通常来说,鸡形目鸟类在孵化期平均有90%的时间会待在巢中。同在莲花山的斑尾榛鸡,孵化期雌鸟有93.5%的时间在巢中孵卵。而雌血雉一天中从黎明离巢到中午回巢,有大约7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不在巢中。整个孵化期,雌血雉也只有70%的时间在巢中孵卵。相比之下,雌血雉在孵卵期似乎有点儿“心不在焉” 卵的孵化需要恒定的温度,一般而言最适合的孵化温度在35℃-40℃。温度降低到生理零度(26℃)以下,胚胎会停止发育。低于4℃时,还会造成胚胎永久失活。而雌血雉每次离巢时间长达7个小时,血雉卵有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低于10℃,难道胚胎不会被冻死吗?结果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野外没有受到天敌干扰的情况下,血雉的孵化率仍然高达90%以上! 虽然雄血雉和雌血雉的夫妻关系会维持到繁殖季末期,可是孵卵的重担却全部由雌鸟来承当。千万不要以为鸟儿孵卵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孵卵时,雌鸟要消耗自身大量的能量来维持卵的温度。可是雌血雉也不是铁打的,它需要觅食,需要休息。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它要在觅食、休息和孵卵之间进行权衡。如何既能保证孵化成功又能合理觅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血雉找到了自己的策略 每天早晨天刚亮的时候,雌血雉就出去觅食。早晨温度很低,雌血雉离巢后,卵的温度会快速下降,按说它不应该在这个时间段离开。可是雌血雉已经在巢中待了18个小时了,急需休息、补充能量。血雉的孵化期在春季,这个时期食物很少,它们只有依靠取食苔藓维持生存。可是苔藓类食物的营养有限,血雉得找更多的苔藓填饱肚子――这就是为何雌血雉要花费那么长时间觅食 面对类似的情况,大多数鸟类采取的是多次觅食、缩短单次觅食时间的策略,来弥补卵的温度快速下降。可是这对于雌血雉来说并不实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