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概论 第8章刑事责任与刑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概论 第8章刑事责任与刑罚

刑事责任概述 概念:刑事责任是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犯罪人(自然人或法人)对其犯罪行为,依法必然应当承担的国家严厉惩罚的义务。 刑事责任的主要特性: 第一,法律关系的特定性。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犯罪事实而产生的、由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二,专属性。即罪责自负。 第三,必然性。指无论什么人犯罪,无论犯何罪,国家依据刑事法律,都必定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严厉性。 第五,法定性。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㈠基本方式:刑罚。 ㈡辅助方式:《刑法》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㈢特殊方式: 一是劳动教养。各地劳动教养委员会对犯罪情节轻微的人,可以未经检察机关起诉和法院判决,有权决定对其劳动教养1至2年。 二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刑法》第11条。 刑罚权的概念 刑罚权作为国家制裁犯罪人的一种权力,是国家的一种统治权,是国家基于其主权地位所拥有的确认犯罪行为范围、制裁犯罪行为以及执行这种制裁的权力。它不仅仅是一种适用刑罚的权力,实际上是决定、支配整个刑法的权力。 刑罚权的制约 宪法制约原则。国家在行使刑罚权时必须以宪法为根据,不得侵犯宪法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且有责任实现对这些权利的保护。这是宪法从实质内容上对刑罚权的制约。从效力形式上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其他法律、法令的制定都必须符合宪法精神,不得超越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 刑罚权的制约 罪刑法定原则 有论者认为刑罚权法制制度化的措施也是对刑罚权的制约,包括⑴刑罚权主体的法律化。⑵刑罚权客体的法律化。⑶刑罚权手段的法律化。⑷刑罚权程序的法律化。⑸刑罚权目的的法律化。 刑罚概述 刑罚,掌握国家刑罚权的统治者用以惩罚犯罪的最为严厉的制裁措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以国家的名义,强制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财产、生命或其他权利的强制方法。 刑罚的特点 其特征为: 第一,刑罚是与国家刑罚权紧密相关的制裁措施。 第二,刑罚是与犯罪现象相联系的制裁措施。 第三,刑罚是一种以剥夺特定权益为内容的制裁措施。 刑罚功能 一、剥夺功能(又称惩罚功能) 是刑罚固有属性的外在表现,是刑罚的基本功能,它从刑罚产生之日起就客观存在着。 二、威慑功能 根据威慑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威慑(立法威慑、司法威慑)和特殊威慑(行刑前的威慑、行刑时的威慑、行刑后的威慑)。 刑罚功能 三、改造功能(又称回归功能或矫治功能):主要是自由刑的功能,指刑罚具有改变犯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作用。 四、安抚功能:对受害人及其家属而言。 刑罚目的 ⒈基本上否认惩罚是我国刑罚目的。 ⒉刑罚不再以消灭犯罪为目的。 ⒊预防犯罪是我国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针对的是罪犯)和特殊预防(针对的是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的人)。 刑罚体系 根据一定原则确立的不同刑罚方法并按照一定顺序由轻到重或由重到轻有机地安排在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即刑罚体系。 刑罚种类 根据法律规定的刑罚方法的严厉程度的不同,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根据刑罚方法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分为自由刑、生命刑、财产刑、权利刑。 主刑 主刑,对犯罪分子分子依其罪行性质、情节和危害以及认罪服法情况只能独立适用的刑罚方法,不能附加于其他主刑刑罚方法适用的刑罚。分两大类:自由刑和生命刑。 自由刑 1、管制: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依法判处,不予关押,限制一定自由,在群众监督下,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刑法》38-41条。 2、拘役: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剥夺犯罪分子短期人身自由权利,由公安机关就近拘禁、教育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刑法》42-44条。 3、有期徒刑: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时间内的人身自由权利,并在监狱或其他劳动场所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刑法》45-47条。 4、无期徒刑: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刑法》46条。 生命刑 《刑法》48条“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50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51条“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