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师现代汉语语法第一讲
汉语语法研究,始终指向一个目标,这就是:汉语语法事实的客观规律性。 ——邢福义 第一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述 1、套用期(19世纪末期——20世纪30年代 末期), 约40年。 基本倾向是套用国外语法学体系,略加增减修补,形成汉语语法学体系。 代表人物和著作: 马建忠 《马氏文通》 (1898)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1924). 马建忠(1845-1900) 别名干,学名马斯才,字眉叔, 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中国清 末洋务派重要官员、维新思想家、 外交家、语言学家。《文献通考》 作者马端临第二十世孙。父亲马岳熊,在家乡行医经商。有四兄一姐,二哥马建勋,入李鸿章幕府,司淮军粮台。四哥即著名爱国人士,震旦、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外甥朱志尧是上海求新机器厂创始人。 马建忠精通拉丁语、希腊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西方语言,对中国古籍和中国传统语文研究有深厚功底,长期从事中、西语之间的翻译工作从而具有较为明确的语法观念,更重要的是他把撰写语法著作视为发展民族文化、振国兴邦的良策之一。 马建忠还有一位同样精通西方语言、著有《拉丁文通》、并多年从事双语教学和翻译工作的哥哥马相伯可与商酌切磋。所以,经十余年的勤求探讨,马建忠终于完成了三十余万言的《马氏文通》。如果没有马建忠,中国语法体系的建立,恐怕会更晚一些。 《马氏文通》 第一部中国人编写的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该书以西方语文的语法为本,对照从古书中精选的例句,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是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的开山之作,对后世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通》既是第一部汉语语 法书,也是中西方文化开始结合 的产物,因此它首先受到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维新派代表人 物梁启超的热情称颂。 评价: 杨树达《马氏文通刊误·序》云:“自马氏著《文通》而吾国始有文法书,盖近40年来应用欧洲科学于吾国之第一部著作也。” 《比较文法》称《文通》“是第一部沟通中西之大规模的创作,所谓‘不废江河万古流’”。 中国语法学批评几乎是以对《文通》的评论为主线的。——《文通》学 《文通》曾一度受到冷落。语法学界真正对《文通》进行学术研究和评论,盖始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而且这些评论,除了指责它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外,主要是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 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 《文通》长期被批评为“简单模仿”、“生搬硬套”等,原因有二:其一,《文通》确实模仿了西方“葛郎玛”,作者在《后序》中公然声明:“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其二,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国人对外国的东西知之甚少,存有一种自发的排拒心理,甚至将这些东西视为异端邪说而要加以“打倒”。 朱德熙先生《汉语语法丛书·序》说:“《马氏文通》往往因其模仿拉丁文法而为人诟病。其实作为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书,能有如此的水平和规模,已经大大出人意表,我们实在不应苛求于马氏了。只要看《文通》问世二十余年以后出版的一批语法著作,无论就内容的充实程度论,还是就发掘的深度论,较之《文通》多有逊色,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文通》的价值了。” 黎锦熙(1890一1978) 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 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 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 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 授、文学院院长、教务长、 校长。 1915年黎锦熙提倡白话文并推行注音字母。1916 年,他倡导组织了“中华国语研究会”,大力提倡“国语统一”(推行普通话)和“言文一致”(普及白话文)。后来他又认为汉字不适用,改用拼音才是治本的办法,于是创拟和推广“国语罗马字”,研制和推行汉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