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而非愁与乐而非乐.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愁而非愁与乐而非乐.doc

愁而非愁与乐而非乐   摘 要: 古体歌行这种诗体,源出于古代乐府诗,建安以后,文人摹拟乐府歌唱,或沿用乐府旧题,或另立新题,统称之为“歌行”。李白继承发展了这一创作传统。他的歌行,有的仍用乐府旧题,有的则据内容另立新题。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更为自由奔放;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风骚”的比兴体制,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意向更加完美。本文列举其代表作《蜀道难》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意逆志”探讨其中“愁而非愁”和“乐而非乐”的情绪。   关键词: 李白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愁与非愁 乐与非乐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以近体格律诗定型为标志,多种体裁都趋向成熟完备了。但各种体裁相比较而言,就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力度、广度而言,仍以容量大、形式自由的古体歌行为优。伟大诗人李白,其代表作就差不多都是古体歌行。古体歌行这种诗体,源出于古代乐府诗,建安以后,文人摹拟乐府歌唱,或沿用乐府旧题,或另立新题,统称之为“歌行”(中唐的白居易将写时事的歌行命名为“新乐府”)。李白继承发展了这一创作传统。他的歌行,有的仍用乐府旧题,如《蜀道难》;有的则据内容另立新题,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更为自由奔放,在艺术表现方面,更是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风骚”的比兴体制,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意象更加完美。   提到李白,常要用浪漫主义来概括他的诗歌风格,所概括的特色不外乎这样几点:一是作品中强烈的主观色彩,作品中融入了他的理想和个性;二是作品中的意向往往超越现实;三是夸张和想象以极为大胆的形式出现,将普通的事物变为令人惊叹的形象;四是语言的自然率真、朴实奔放,富有激情。论证上述四点特色时,总要以《蜀道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的。这两首诗,确实是李白最优秀的代表作,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但笔者不想以那四种特色作标签式的分解,姑且“以意逆志”,试作探析。   一、一入长安后的奇葩――《蜀道难》   这两首诗虽然被人们广泛研究,似难有新意发现,但尚有不少遗留问题。   关于《蜀道难》的争议主要在写作时间和创作目的上。这两点自唐以来便众说纷纭,詹?A先生《李白诗文系年》中列举众家说法,较为详备,并综合成四说,其他说法概不出乎其外:其一、罪严武;其二、刺章仇兼琼;其三、谏阻玄宗幸蜀;其四,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对这四种说法,詹?A先生一一加以清理和辨析,大概总结起来是这样的:玄宗幸蜀是在天宝末年,严武镇守蜀地则是在至德以后,而《蜀道难》一诗已经见于唐人殷?[所编的《河岳英灵集》[1]。这本集子根据殷?[的“序”,选诗的范围是从甲寅起,到癸巳终,也就是从高宗永徽五年,到玄宗天宝十二年为止,所以《蜀道难》最晚也应该在天宝十年以前成篇。那么其一、三两种说法就不攻自破了。詹?A先生又依据史传,考证章仇兼琼镇蜀虽在开元末年,但是并没有飞扬跋扈的事迹,若说《蜀道难》影射他如豺狼当道,也不可信。对于前人意见的整理,大致如此。而对第四种说法,尚有争议。不过古时的诗评家大多认可李白乐府诗比兴寄意的规律。王世贞在《艺苑卮言》[2]中说:“青莲拟古乐府,而以己意己才发之。”胡震亨在《李诗通》[3]中说李白的乐府诗:“连类引义,尤多讽兴,为近古未有。”李白自己也曾在《幽涧泉》[4]一诗中,透露过他的古风和乐府诗的特点是:“幽涧泉,鸣深林。”可见,李白的乐府诗多是比兴言志的,那么这乐府诗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蜀道难》,又怎么能是例外呢?可见前三说已经是毋庸置疑不可取了,下面略承拙见,供方家指正:   首先,在天宝初年的时候,李白曾将这篇作品呈给贺知章,并获得极高的评价。这一点不仅仅在孟?さ摹侗臼率?》[5]中有明确的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6]。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故杜子美赠诗及焉。   李白也曾在自己的诗歌中,谈到拜会贺知章的事情。他的《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7]的“序”中说:“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诗中也说:“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而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8]中也说到:“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贺知章正是自称四明狂客的。但是,李杜的诗中都没有明确说到,贺知章读的到底是不是《蜀道难》。不过五代时候的王定保的另一本史料笔记《唐摭言》[9]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太白自蜀至京师,以所业贽谒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曰:‘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精耶?’”这段情节与《本事诗》的叙述,大同小异,故一般人认为《蜀道难》就作于天宝初年。但我们可以设想,见赏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