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父亲收集砚台.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为父亲收集砚台.doc

我为父亲收集砚台   父亲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历史、京剧、书法和收藏。收藏古玩一是要有经济实力,二是要有时间。父亲工作很忙,既没有时间逛古玩店,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收集古玩,于是便想到收藏砚台。收藏既要有知识、有眼力,还要有缘分。我们家每一方砚台,都有一段故事。      在父亲的藏砚中,有一方长方形的铁砚,是在西安市的一个旧货摊上淘来的。有一年,父亲到西安出差,回京时飞机晚点,父亲便利用等飞机的空闲去逛旧货摊。在众多的古玩中,他突然相中了一方铁砚。父亲端详了一会儿,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方古砚,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这方铸铁砚当时锈得很厉害,连卖主也认不出它的真面目。父亲买回家亲自清洗,洗尽铅华后发现砚的图饰清晰可见。后来请专家鉴定,这方铁砚有可能为东晋末年前秦国君苻氏家族所铸。   1995年秋天,父亲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到四川视察时,顺便带回了一方苴却砚。我觉得这方苴却砚特别可爱,父亲告诉我这方苴却砚是武警部队原司令李连秀中将在四川特意为他寻访到的。如今,每当我看到这方苴却砚,就不能不想到父亲讲这故事的情景以及李将军的人品和友情。   武士好剑,文人爱砚。父亲走到哪里,总会利用业余时间去买砚台。那方紫褐色间杂的“易水八卦砚”,是父亲到河北易县出差时买的;那方菊花石砚,是父亲在湖南张家界买的;那方潭州谷山砚,是父亲在长沙的岳麓书院买的;那方忻州紫石砚,是父亲去山西忻州时买回来的,尽管这方石砚的体积较大,旅途携带不便,但父亲还是爱不释手,毅然决然地把它买下并带回北京。父亲到江西出差时,在星子县买了两方金星砚:其中一方的石色为青紫间杂,上紫下青;雕刻的图案是云龙吐水,水注在砚池上构成一条桥梁,煞是好看。   父亲对砚台的爱好也影响了我们,上世纪90年代初,我买了一方龟型的洮砚送给父亲,他很喜欢,说这方砚设计得很精美。父亲手很巧,在这方洮砚上涂上了硅油,使其越发显得凝重古朴。受到鼓励之后,我每次出差总琢磨着替父亲购买砚台。1999年,我到广东采访。路过肇庆时,我专门跑到砚台厂寻觅,终于买到了一方上乘的端砚。   十年前我的丈夫在贵州挂职担任地委副书记,他总想给岳父大人带点特产。父亲说:“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就是喜欢砚台,你帮我看看有没有织金砚和思砚。”   丈夫急忙寻找,跋山涉水终于在黔西北的大山里买到了两方造型别致的织金砚和一方思砚。当他把三方沉重的砚台搬到父亲面前时,父亲高兴地说:“这三方砚太漂亮了,这么重的东西你大老远买来,真是太难为你了。”   2000年,我到东北采访,父亲说你帮我看看有没有松花砚。我问了当地很多人,人家都不知所云。后来,为了创作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我去西气东输工地采访,横穿中国十个省市。临行前我把行程一一向父亲汇报,顺便问他要什么砚。父亲说:“你去的这些地方中,安徽宿州有一种乐石砚,山西绛州有一种角石砚,陕西延安地区有一种丹石砚。”我采访的对象都是石油人,他们在那里搞工程也都是外来户,不知道当地的人文地理,再加上我采访任务重,搜集砚台只是副业,父亲交代的这三方砚我一方也没有买到。我到陕西靖边时买到两方瓦砚,到山西阳城时买了一方澄泥砚,带回北京后,父亲说:“四大名砚我都有,就是缺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砚。你买的这些瓦砚有点意思。”   我开始留意寻访那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名砚,可我失望地发现当地好多人只知道四大名砚,而对于身边的地方砚反而不甚了解。这是一种文化的缺失,还是一种传统的流逝?其实那些地方砚很便宜,没有为父亲寻觅到松花砚、丹石砚、角石砚和乐石砚成为我永久的遗憾。   直到现在,我到外地出差,还不由自主地去逛砚台市场。最近去庐山,我看到了漂亮的金星砚。到了婺源和歙县,又看到了精美的龙尾歙砚。心中不由得一阵狂喜,我仿佛看到了父亲见到这些砚台的喜悦神情,刚想掏钱买又打住了。望着琳琅满目的砚台不由得黯然神伤,父亲不在了,我买回去送给谁?   “非典”时期,父亲完成了书稿《中国名砚揽胜》。他用电脑打字很上瘾,每次都让母亲三番五次地催他才肯放下稿子吃饭。父亲以身殉职后,望着父亲未打完的手稿,全家人泪如泉涌,我和丈夫决定为父亲出版这本书。在最悲痛的日子里,我的妹妹强忍悲痛帮助父亲打印书稿,我的儿子一声不吭地为姥爷录入。我是在父亲去世后,才看的这部书稿。我惊讶地发现父亲做事情非常认真,他把收藏砚台作为一门学问去做,钻研得很深。为此,他经常翻阅典籍,请教名家。我亲眼见过父亲和著名书法家洪民生叔叔在一起观赏砚台探讨砚文化的情景,那份痴迷和执著至今历历在目。   我含着眼泪翻阅父亲的书稿,并对着书稿整理起父亲珍藏的砚台。父亲收集了上百方砚台,大的有枕头那么大,小的有扑克牌那么大。我和妹妹、妹夫及儿子花了几天的时间翻箱倒柜搬动砚台一一清洗、擦拭、分类、编号、拍照。等我忙完这些事后,发现自己的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