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架起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doc

架起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   摘 要: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农村教师要善于开发乡土资源,在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架起连接的桥梁。本文作者结合个人实践,从描田园风光美,绘家乡风景名胜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叙崇敬之情;看家乡今昔变化,抒振奋之情;体验乡情之浓,感受乡俗之趣等几面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阐发了见解。   关键词: 农村 乡土资源 习作教学      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动场所少,交往不多,这导致农村的孩子视野狭窄、思维闭塞、孤陋寡闻……农村教师感叹习作教学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的作文常常因为缺乏素材而“虚构情节”,甚至直接参照作文选……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帮助学生挖掘习作资源,走出习作难的怪圈,就显得非常重要。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素材、灵感就在我们身边。《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农村的乡土资源广阔得犹如浩瀚的大海,乡土资源中的各种内容,由于就地取材、原汁原味、新颖丰富而深深吸引着学生的视线,其中的有些内容甚至一生也会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乡土素材以其厚实的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两年通过教学实践,我带领学生打开乡土资源的资料库,架起了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引来汩汩“清泉”,拓展了学生的习作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习作的潜能被再一次激发。   一、描田园风光美,绘家乡风景名胜图   在农村,虽然没有环境幽雅的小区,没有独具匠心、景色迷人的公园,也没有高楼大厦,更没有举行航模、机器人大赛等科技实践活动的青少年宫,却拥有大自然所赐予的丰富的自然景观。教师要努力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像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游芳草地,去赏荷花池,去唱秋收歌,去吟白雪诗……让孩子们欢欣鼓舞,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促成其“情动而辞发”。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多好素材。   1.描田园风光美。   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满塘荷叶、成片的葡萄园、西瓜地……各具风韵。春天播种图,夏秋丰收图,冬日雪景图……随着时节的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古代诗人的名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引导学生学习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心中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绘家乡风景名胜图。   “谁不说俺家乡美”,家乡的山山水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值得欣赏和引以为豪的。六合有堪称“江北第一景”、“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的金牛湖风景区,景区内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姿态万千、色彩缤纷。大量的野兔、野鸡、白鹭等野生动物栖息景区、安营扎寨、繁衍子孙,自成天趣,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工喂养的孔雀、天鹅等珍稀鸟类逗人喜爱。在这里山、水、禽同生共存,构成一幅奇特的大自然谐趣图。还有石柱林、大泉水库度假区……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风景名胜,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接受美的熏陶。让学生在习作中赞美家乡的风景名胜。这是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二、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叙崇敬之情   革命先辈们的感人事迹与艰苦朴素、不屈不挠、一心为人民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笔宝贵资源。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们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斗志昂扬、宁死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又是德育的好教材。我们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参观羊山头战斗纪念碑,到桂子山烈士陵园去扫幕,踏寻烈士的足迹,聆听先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组织学生开展以“追寻烈士足迹”、“听羊山头的枪声”、“我心中的民族英雄”……为主题的大讨论,学生语言慷慨激昂,话语中充满了感情,讨论异常激烈,再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在习作的过程中即升华了感情,净化了心灵。   三、看家乡今昔变化,抒振奋之情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有时会产生自卑感,总以为家乡贫穷、落后。怎样转变孩子的思想、激发他们热爱农村的感情、树立建设农村的理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养殖基地、葡萄园、西瓜地,还有地方的特色经济,如程桥的南京服装工业园、新建的小城镇街道、市民休闲锻炼广场……并让学生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差异中感受家乡的飞速发展。接着,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巨变”,同学们有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