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空鞍综合征【英文名】emptysellasyndrome
【疾病名】空鞍综合征
【英文名】empty sella syndrome
【缩写】
【别名】鞍膈缺损;鞍内蛛网膜囊肿或憩室;空鞍综合 ;空蝶鞍综合征;空
泡蝶鞍综合征
【ICD 号】E23.6
【概述】
空鞍综合征 (empty sella syndrome)是指蛛网膜下腔疝入垂体窝内,使垂
体受压变形及蝶鞍扩大引起的 1 组综合征。空鞍综合征一词最早于 1949年由
Sheehan和Summers曾用于描述产后垂体坏死。以往文献中也有人称之为鞍膈
缺损、鞍内蛛网膜囊肿或憩室。至1950年Busch调查了 788例已知垂体疾病的
尸检资料,发现其中 40例鞍膈缺如,鞍内被蛛网膜下腔充填,至此,空鞍综合
征遂普遍作为 1 个独立的病 。
按病因可分为两类:发生在鞍内或鞍旁手术或放射治疗,垂体瘤自发坏
死,垂体梗死者称 “继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无因可查者称 “原发性空泡蝶
鞍综合征”。国内报告在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国外报告
显示女性多于男性。
【流行病学】
Busch报道在 788例常规尸检中发现鞍膈呈 3 种类型:Ⅰ型:鞍膈孔直径
<1.5mm,恰好容许垂体柄通过,约占 42%;Ⅱ型:直径 1.5~3mm,占38%;Ⅲ
型:鞍膈缺损仅残存周边 1 圈,占20%。总计在全部 788例中,5%为空蝶鞍伴
蝶鞍扩大。在Neelon 报道的81例空鞍征中,蝶鞍扩大者 26例。Fossati的41
例中,蝶鞍扩大者占 75%。
女性病人多见,占80%~90%。经产妇常见,平均有 4 个子女。肥胖者居
多。发病年龄平均为 40岁左右,从20多岁至 70岁都可发病,儿童罕见,在有
内分泌症状者中,经产妇占 43%。
【病因】
1.原发性空鞍 原发性空鞍指非鞍内手术、放射治疗或垂体梗死引起者,
而是由于鞍膈孔 (即漏斗孔)变大,不能被垂体柄充填,致使鞍上蛛网膜下腔经
此孔隙疝入鞍窝。据尸检资料,原发性空鞍的发生率为 5.5%~23.5%。本病的
发生原因尚未充分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先天性鞍膈发育缺陷:在鞍膈发育缺陷的基础上,脑脊液向鞍内的搏动
性压力增加,在此种压力的持续作用下,使蛛网膜挤入鞍窝 (图 1)。然据许多
资料证实,正常人有鞍膈缺如或发育不全者高达 20%以上,然未必均发生空鞍
综合征,所 以鞍膈发育缺陷并非造成空泡蝶鞍的惟一因素。
(2)肿大的垂体缩小后发生空鞍:例如,妇女妊娠期垂体常增大 2~3 倍,
可能使鞍膈孔及垂体窝撑大,分娩后( 其是多次妊娠者)垂体复原而缩小,遂
可造成空鞍。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因负反馈抑制解除,可使垂体增大,经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因负反馈抑制使垂体缩小,也可能引起空鞍。然据文
献报道,因此类情况引起者并不多见。应当指出的是:催乳素瘤是 1 个较常见
的肿瘤,于应用多巴胺促效剂后,偶尔因腺瘤 (一般为大腺瘤)缩小而导致空鞍
甚至垂体卒中。文献中还 曾报道,催乳素巨腺瘤自发变性,可使第三脑室疝入
扩大的鞍窝,导致空鞍,突发颅 内高压症状,脑脊液检查示无菌性脑膜炎样异
常,值得加 以警惕 。
(3)颅 内压增高:肥胖综合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良性颅 内高压 (又
称假性脑瘤)、高血压、脑积水 以及其他颅 内疾病,可引起脑脊液压力增高,并
可使第三脑室扩大,压迫蛛网膜下腔, 其在鞍膈缺损及鞍孔扩大的基础上,
更易促使蛛网膜下腔挤入鞍窝。
(4)鞍区蛛网膜粘连及鞍上蛛网膜囊肿:此类蛛网膜病变可使脑脊液局部引
流不畅,即使正常的脑脊液压力也可因持续冲击鞍膈使之下陷变薄,进而缺损
开放,迨至一定程度后,蛛网膜下腔及第三脑室的前下部即可疝入鞍窝。
(5)下丘脑-垂体疾病:以往认为,少见有垂体供血不足及自身免疫性垂体
机能不全等引起垂体萎缩的病变可发生空鞍综合征。但近年来注意到在青少年
中因下丘脑-垂体疾病而发生空鞍者却并不少见。Cacciari 等观察了 339例患
有生长激素缺乏 、尿崩 、继发性性腺机能不全、青春期延迟,性早熟或多
种垂体激素缺乏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其中 10.9%的患者经磁共振检查证实
有空鞍,亟应引起注意,以免空鞍综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