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骨骼肌机能.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骨骼肌机能

第一章 肌肉收缩 本章将以骨骼肌微细结构和神经肌肉的兴奋和兴奋性为基础,阐述肌肉的收缩原理、肌肉收缩形式与力学表现,以及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等。 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肌节:  1)定义: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sarcomere)。 肌节为骨骼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  2)组成:每个肌节由1/2 I 带+A 带十 1/2 I 带组成。 (一)粗肌丝和细肌丝 肌原纤维(myofibril) :由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排列而成。I 带由细肌丝组成,H 带由粗肌丝组成,而 A 带其余部分则由粗、细两种肌丝组成。 粗肌丝(thick myofi1ament):长度为1.5μm,宽15nm,位于肌节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上,两端游离。 细肌丝(thin myofi1ament):长约1μm,宽5nm,一端固定于Z线上,另一端游离,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缘(图6-5)。 (二)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肌丝的分子组成     粗丝的基本组成蛋白质是肌球蛋白(myosin,又称肌凝蛋白),它一个六聚体的蛋白质大分子,是由两条分子量约为200kD 的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和两对分子量为16-27kD的轻链(Myosin Light Chain, MLC)组成。它是由一个具有双球状头部与之相连的一个双股螺旋长链尾部构成。 肌球蛋白(myosin)分子的结构: 呈豆芽状,分为头部和杆部,头、杆之间和杆上有两处类似关节,可以屈动。 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露出表面,称为横桥(cross bridge)。    肌球蛋白头部是一种ATP酶并与ATP结合,只有当横桥与肌动蛋白上位点接触时,头部ATP酶才被激活,并立即水解ATP释放能量,使横桥发生屈曲运动。 细肌丝的分子组成: ①肌动蛋白(actin,又称肌纤维蛋白): 肌动蛋白分子的单体呈球形,每个单体上都有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单体相连成串球状,肌动蛋白是由两条相互缠绕的串球状螺旋链组成的。 ②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又称原肌凝蛋白): 由较短的双股螺旋多肽链组成,首尾相连,嵌于肌动蛋白双螺旋链两侧的浅沟内。 ③肌钙蛋白(troponin,又称原宁蛋白): TnT:将肌钙蛋白固定于原肌球蛋白上。 TnI: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亚单位。 TnC:可与Ca+结合而引起肌钙蛋白构象改变。    (三)细胞骨架 肌肉内肌节和Z线正常形态的维持主要是靠肌肉内的一些细胞骨架。 细胞外骨架 结蛋白和波形蛋白 作用:限制肌节长度在肌肉收缩时被过分牵拉。 细胞内骨架 肌联蛋白和伴肌动蛋白 作用:保持肌动蛋白正常结构。 二、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  1)横小管(transverse tubu1e)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其垂直于肌膜表面,因此称为横小管,也称T小管(transverse tubule)。 2)哺乳动物骨骼肌横小管位于I带与A带交界处。 3)横小管的功能是将肌膜的电兴奋快速同步地传至每个肌节。 纵管系统 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所谓三联管结构。 第二节 肌肉的特征 一、肌肉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 肌肉的物理特性受温度影响。肌温升高,肌肉粘滞度下降;肌温下降, 肌肉粘滞度上升。所以在剧烈 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二、肌肉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和收缩性 (一)兴奋和兴奋性概念 兴奋性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本身或动作电位的同义语。 (二)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 引起兴奋的三要素: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和阈刺激 强度—时间曲线:基强度 (三)兴奋性的评价指标: 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 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 需的最短时间。 (四)兴奋后恢复过程的兴奋 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低常期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膜的极化(polarization)状态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除极相、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