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供应链作业参考模式.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ell 供应链作业参考模式

組別-第六組 指導老師:黃銘杰 997D0004 楊思珊 997D0031 邱珮瑜 997D0035 徐郁絜 997D0037 卓佳鈴 997D0038 陳姿婷 997D0000 陳勁宇 供應鏈導源於流通(Logistics),原指軍方的後勤補給活動,隨著商業的蓬勃發展,逐漸推廣應用到商業活動上,其泛指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流通過程,包括上、下游相關廠商,都可納入供應鏈的範疇中。 3C量販業的上游指經銷商聯強、展碁、捷元、精技負責大量供貨給下層的量販業及零售商,經銷商的上游就是製造商宏碁、華碩、三星專門製造電腦零組件,製造商向上游原料供應商訂購材料來製作電腦產品零組件、周邊設備再透過經銷商替它們供貨給下游量販店、零售商,量販店由採購部門透過採購系統發單至供貨商,依全省店家之不同商品迴轉天數,由廠商透過各物流系統送至全省各分店,在銷售給最終消費者。 供應鏈管理是指企業在供應鏈中,與其他相關企業(像是原物料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及顧客)在訂單取得、原物料的購置、製成品的儲存與運送、到產品的銷售、售後服務或是銷售資訊等各活動進行管理與相互依存,而產生擴展企業之結果。 根據美國供應鏈協會(Supply Chain Council, SCC)所提出的供應鏈管理操作參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 SCOR Model) 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商業流程,由規劃(Plan, P)、資源(Resource, R)、製造(Make, M)、運送(Deliver, D)和回收(Return, R)來進行績效的評量。 終極目標 營運目標 管理的標的 涉及的主要企業功能與程序 介面功能與程序 涉及的企業組織 營運方法 企業內部與外部供需間的 有效整合-創新、集中力量、. 同步化、競爭力 搜源、採購、 轉換(生產) 、及物流 企業自體、 通路夥伴 創造獨一且個別化的 顧客價值來源 市場產品、服務與資訊 行銷、銷售、產品設計、 財務與資訊科技 協調與協作 開始時間: 1990年代末期 推動者: 美國供應鏈協會 (Supply Chain Council) 起因: 針對企業與其供應商及顧客間策略課題的分析及作業效能的改善。SCOR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將企業供應鏈活動置放入SCOR模式中,企業可瞭解其優劣勢所在,亦能確認可改善供應鏈管理作業上的缺失。 Ex: DELL 供應鏈營運範圍的界定 整個供應鏈上游廠商,如DELL、Acer、HP…等廠商,將產品製造與代工組裝交給中游代工廠,如仁寶、廣達、緯創…等廠商,仁寶電腦再將零組件製造外包給下游廠商,最後經由仁寶電腦組裝後,交貨給上游電腦大廠,供應鏈如圖所示: 仁寶電腦 PCB:瀚宇博德、金像電、鴻海 機殼:鴻準、可成、華孚、仕欽、英誌、及成、華元、巨騰 面板:友達、華映 鍵盤控制晶片:迅杰科技 記憶體:英飛凌 連接器:信音 OS:微軟 無線模組:智易 緯創 廣達 上游廠商 代工廠商 下游零件廠商 處理器:英特爾、超微 Dell Nokia Acer HP 東芝 華碩 個案公司利用SCOR模式提出綠色供應鏈改善方案 仁寶電腦與供應商簽訂STL 協同供應鏈管理透過這個以協同規劃、預測與補貨(CPFR)建構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確保仁寶電腦即使在被動元件旺季短缺貨時,都能擁有完美訂單率(perfect order rate)高達99.69%的服務水準,大幅縮減交貨時間,提升存貨管理效率。 供應鏈整體規劃 採購規劃 運送廠商 客戶驗收 運送 併單 裝貨 出貨途程 準備運送公司 配銷規劃 生產規劃 付款 驗收 收貨 到產運送 運出通知 站點完成 包裝 生產測試 發料 生產規劃 收貨 運送 確認訂單 詢價報價 確認訂單 保留存單 運籌中心 銷售 規劃 配銷 生產製造 採購 組裝廠 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時間 1960年代以前 1970至1980 1980至1990 1990至2000 管理 重點 追求基層作業的效能 最佳化作業及顧客服務 注重物流策略及戰術運用 著重供應鏈管理願景及全球化目標 發展 重點 以倉儲管理和配送為主 以總成本管理為主 以整合性物流管理為主 強調供應鏈管理和整體績效 組織 設計 充分授權 集權管理 以物流功能為主設計組織 注重夥伴關係及發展虛擬組織 協同整合 非核心業務外包 減少長鞭效應 即時、最佳化 開始時間: 1990年代末期 推動者: 零售產業與其大供應商 起因: 塑造一個網際網路的資訊分享技術環境,以利供應鏈企業進行協作管理活動,包含規劃、預測及補貨等,整合作業系統與程序,進而有效創造並滿足消費者之需求。 Ex: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