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锚定式椎间融合器探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颈椎锚定式椎间融合器探究进展

颈椎锚定式椎间融合器探究进展   [摘要]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前入路治疗颈椎疾病的标准术式,随着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如钛板或螺钉移位、吞咽困难、邻近节段退变等。锚定式椎间融合器具有稳定性好、融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同时还能降低吞咽困难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本文对近年颈椎锚定式椎间融合器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 [关键词]锚定式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颈椎;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c)-0018-04 Research progress of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cage LI Sheng-can1 LIN Fei-yue2 1.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08,China;2.Fujian Provincial Hospital,Fuzhou 350001,China [Abstract]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is the standard surgical technique for cervical disease.There are many complications while using plate combined cage such as plate or screw displacement,dysphagia,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The anchored cage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tability,high fusion rate,easy to use,meanwhile,with less dysphagia and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happen.So this paper reviewed recent literatures about the cervical anchored cages. [Key words]Anchored cage;Intervertebral fusion;Cervical;Internal fixation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自1958年Smith等[1]提出以来,已成为临床治疗颈椎疾病的标准术式。自体髂骨移植曾被认为是椎间融合的“金标准”,虽然自体髂骨移植有较高的融合率,但随之而来的是多种髂骨供区并发症,如慢性疼痛、血肿、感染、髂骨骨折等[2],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于是发明了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是一个中空的长方体,其材质可为金属(钛合金等)、合成材料(甲基丙烯酸酯、聚醚醚酮等)或生物材料(碳纤维等)[3],按类型可分为独立式椎间融合器和锚定式椎间融合器(anchored cage,AC)。AC又称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自锁式椎间融合器,是由一个椎间融合器及一块钛合金固定板组合而成,其被证实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是近年来较受欢迎的融合方式[4]。本文对颈椎AC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1 AC特性描述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AC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锁定或非锁定螺钉(2枚或4枚)锚定的椎间融合器[5]。2枚螺钉锚定的椎间融合器已?能够明显减少颈椎活动度,提供良好的稳定性;而4枚螺钉锚定的椎间融合器在伸展及轴向旋转方面能够提供更强的稳定性[6]。第二类是由可插入相邻椎体的锐利双钛质嵌片锚定的椎间融合器[5]。此类融合器符合颈椎间隙前高后低的形态特点,用于固定相邻椎体的斜行嵌片滑道与融合器主体约成45°倾斜,锐利嵌片双边均具有弹性“倒刺”,将嵌片置入椎体后即刻固定,可降低融合器移位、下沉的发生率[7] 2 AC生物力学特性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AC能提供与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相似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针对不同数目颈椎节段、不同颈椎疾病的应用存在差异[8-9] Scholz等[8]对新鲜颈椎标本在应用独立椎间融合器、锁定/非锁定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及AC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在C5~6施行标准ACDF,分别置入上述装置后,给予负荷并测量颈椎各向活动度,发现AC能提供与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相似的力学稳定性。Nayak等[9]对双节段(C4~6)颈椎标本研究后发现,在术后颈椎屈伸活动度上,锁定钛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减少的角度较AC大;而在限制侧弯活动度上,两者之间未见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