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探究现状评析
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探究现状评析 [摘 要]在中国版图的最东北土地上,“抗战第一枪”打响在江桥镇,“二战最后之战”结束于虎头镇,而将黑龙江这两个地理名词连接起来的历史时空背后,是难以承受的民族之殇。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的抗战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密营作为东北抗联生存的特殊“基地”既是“林海地道”,又是“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棋罗星布于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之中,并在东北抗战中起到了重要军事保障作用。通过对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的基本概况介绍,并对近年来抗联密营的发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总结了学界开展抗联密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抗联密营研究的可行性建议,以供抗联研究学者参考
[?P键词]黑龙江革命老区;东北抗联;密营
密营,是指在深山密林中建造的低矮的地戗子式房屋(营房)。(1)抗联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借鉴东北民俗中土仓子的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建造了周围配套设施,如医院、修械所、宿营地、粮仓、被服厂、联络点、印刷所等。1941年2月,中共北满省委召开会议,制定了坚持利用森林密营的优势开展游击战的军事计划。此后,东北抗联以密营为依托,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艰苦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更加隐蔽顽强的游击斗争,扩大了抗战游击区,这是也东北抗联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心地带得以保存实力的根本方式,同时密营还是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在密营中也培养了大批抗联干部,密营成为了特殊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一、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基本概况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在黑龙江抗日游击区不断发展壮大。1936年以前,东北抗联并未使用密营一词,而是从交通便利,离县城和一些比较大、比较近的村屯撤到山区之中,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也叫上山。上山的部队一般都把自己的活动区域叫作游击区。(2)自1935年夏,日本侵略者兴建集团部落,把群众从分散的山沟里划归指定地点兴建村屯,挖壕沟,日本布兵把守,关东军“篦梳山林”“铁壁合围”战术的运用,切断了抗联的军事物资和后勤补给的来源。随着日本关东军1936年到1937年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1937年至1938年三江“特别大讨伐”、1939年至1941年野副“大讨伐”的开展,抗联的生存环境日益艰苦,也迫使抗联部队转入到地下活动的密营斗争阶段。东北抗联11个军,有9个半都在黑龙江战斗过,由于大小兴安岭特殊的山区地理环境和东北严寒的气候,黑龙江也成为了抗联密营的集中区。1936年底,抗联部队在北满(现黑龙江革命老区)开始大规模修建密营,有梧桐河密营、蒙古山密营、老白山密营等。目前,在黑龙江革命老区内现已发现的抗联密营遗址百余处,代表性的抗联密营有汤原六军密营遗址、依兰四块石密营遗址、宝清锅盔山密营遗址、鸡冠山密营遗址群等。其中包括黑龙江伊春林区的“大丰林业局”、“翠峦林场”的抗联秘密营地;黑龙江集贤、桦南交界处的“七星峰”的抗联独立师的秘密小型“兵工厂”所在地;在今五大连池市,由李兆麟将军指挥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总指挥部及后方基地;现存于宝清县西部山区的抗联第二路军的指挥部及后方基地等等。黑龙江革命老区就是指东北抗联在黑龙江境内的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截止到2010年12月底,黑龙江省有132个县(市、区),其中老区的市、县(市、区)108个。另外有8个林业局,12个街道办事处、12个林场(所)和1个良种场。被国家和省认定为革命老区的市、县(市、区)66个,在66个老区中有4个地级市、50个县(市)、11个区和1个风景区
抗联密营分布之广,组织之完备,斗争之顽强,令人震撼。密营被称之“林海地道”,这也成为了日伪军讨伐和围剿抗联的重点目标。夏季入川,冬季上山,是抗联生存的基本法则。夏季密营是临时性的“青纱帐”,地点多选在日伪军不易发觉的深山老林之中和水源充足之处。山中密营一般建在窝风向阳的山地山坳之间,房舍多是采用木刻楞式,屋内采用南北大炕;再就是地窨子式,依山而建,向下挖一米左右的深坑,然后天棚上用木头支撑,再埋上泥土和枯枝败叶进行伪装,以便于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不易被敌人发现。还有一种密营就是山中自然的洞穴,如依兰的四块石密营。抗联后期又出现了霸王圈式和隐蔽式两种密营。密营一般分为永久性密营和临时性密营。永久性密营常年有人看守,内部结构完整,哨所建在山脊上视野开阔的方位,方便于侦查敌情和望。临时性密营是A密营被破坏就要转移到B密营。临时密营一般比较简陋,但又事先储备好粮食、衣物等生存物资,可作为暂时的栖身之地
二、黑龙江革命老区抗联密营发掘及研究现状
黑龙江革命老区的抗联密营,在林区分布之广、密度之大,实为罕见。随着省内抗联研究学者对密营的深入实地考察,一座又一座抗联密营被不断发现,也为东北抗联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通过整理学界关于密营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