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毒理学总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药物毒理学总论汇编

药理毒理研究申报资料项目 共12项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1项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11项 11项:主要药效学试验,一般药理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过敏性、溶血性、刺激性等特殊安全性研究,复方制剂中多成分的相互影响试验、致突变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癌试验,依赖性试验,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 (三)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程序 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 (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 (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 (3)致突变活性初筛。 (1)两种品系、35天染毒、毒性量效曲线,推荐临床使用途径; (2)器官毒性试验、死亡情况、体重变化、血液学、临床生化学、组织学检查; (3)致突变活性第二阶段筛选; (4)生殖毒性试验; (5)受试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6)行为试验; (7)协同、增效、拮抗作用。 第二水平,长期毒性试验 (第一阶段) 第三水平,长期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 (1)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半年以上); (2)哺乳类动物致突变试验; (3)啮齿类动物2年致癌试验; (4)人类药代动力学试验; (5)人类临床试验; (6)短期和长期用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四)药物毒理学研究 在新药临床试验阶段的任务 第一期临床研究 第二期临床研究 第三期临床研究 不良反应监测 探索安全的人用剂量 安全性 { 大范围的社会考察 提高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 疗效(有效性) 不良反应(安全性)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致病 药理学 药物毒理学 安全合理用药 Pharmacology 治病 Toxicology 特定条件:给药方式(灌胃、静注),给药剂量 生物:生物制品,蛋白质 物理:射线 定性:对哪几种脏器有毒性 定量: * 一般毒理学和特殊毒理学的区别? * 杨老师老师的药物失败 * 杨老师老板的药,杨老师药,丁健的药 * 剂量和浓度的区别? * * Drug Toxicology? Drug Toxicology 药物毒理学 成绩评定标准 到课率 10 %,课堂表现 40 %,论文 50 %。 GLP实验室(p161)。 第一章 药物毒理学的基本原理 概述 一.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 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机体接触化学、生物、物理物质后呈现毒性作用的科学,并对药物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及靶器官毒性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的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研究内容:一般毒理(急毒p167,长毒p176,局部毒性p192),特殊毒理(p205),靶器官毒性及机理 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危害性,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药物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区别 ①有害毒性?治疗作用 ②安全剂量?有效剂量 ③多样性?单一性 药物毒性事件-沙利度胺 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德的一家制药厂生产了一种安眠药沙利度胺(也译为“反应停”),对妊娠呕吐有明显的疗效,一时各国争相上市,使用极为广泛。1961年10月,在西德妇产科学术会议上报告了沙利度胺引起的海豹型畸胎,总结了从1956~1961年五年间畸形胎儿6000~8000个。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它给人们敲响了必须重视药品安全性的警钟。 药物毒性事件-SMON事件 氯碘喹是1933年上市的抗阿米巴药物,后来发现它能防治旅行者腹泻,迅速风行许多国家,包括日本。50年代后期,日本医生发现有许多病人患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简称SMON病),患者可有双足麻木、刺痛、无力、瘫痪、失明等症状。 4年以后,到1971年,才查清氯碘喹与SMON病的因果关系。据统计,日本各地因服用此药而患SMON病的有11000多人,死亡几百人。由于这个事件有关企业共赔偿患者195亿日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约7亿多元人民币。 替马沙星是第三代喹喏酮类药物,由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经过大量研究认为无严重不良反应,于1991年首次在瑞典上市,1992年在美国上市。截止1992年6月FDA收到了318例不良反应报告,包括:溶血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肝损伤、低血糖等。这些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于其它喹喏酮类药物的4倍。该品种在美国上市仅4个月,收到8例肝损伤、低血糖休克报告,死亡3人,即迅速从市场上撤除该品种。药厂被迫在1996年6月宣布停止销售替马沙星。 该事件暴露出该药开发时受试的人群样本太少,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难以发现;同系物的开发放宽了安全性试验;管理过程不严的问题等。 药物毒性事件-替马沙星事件 二.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1. 了解药物的毒性反应(双刃剑)。 2. 确定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并且其机制。 3. 确定毒性作用的剂量范围。 4. 了解药物的毒性作用是否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