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钒对大豆幼苗的毒害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 生态环境学报
文章编号:1008-181X(1999)03-0208-04
钒对大豆幼苗的毒害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摘要:温室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潮土中钒含量高于30 mg/kg,大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显著减少(>1%L.S.D);而在红壤中,钒含量高达75 mg/kg,对大豆幼苗的生长也没有明显的影响(<5%L.S.D)。潮中易产生钒毒害的机理可能是因为对钒的吸附容量小,在土壤溶液中保持有较多量的有效钒供给大豆幼苗,并且当土壤pH变化时仍然保持对钒较高的吸附能力和供给能力。
关键词:潮土;钒毒害;吸附容量;钼钒比
中图分类号: S153 文献标识码:A
钒在土壤中以各种化学结合形态存在,其含量多少和迁移转化特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3]。尽管至今没有确定钒是否是高等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例如,钒能减少高粱根尖对钙的吸收[4],降低玉米根系对磷酸盐的摄取[5]。此外,利用标记钒溶液研究离体大麦根系对钒的吸收结果表明,钒的吸收是主动吸收为主,Cl-、NO3-、BO3-、MoO42-等离子对钒的吸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本文选用两种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初步研究钒对大豆幼苗的毒害影响与土壤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可能引起土壤中钒毒害的土壤化学机制。
表1 土样的基本理化性状
土壤类型 pH 有机质 <1 (m粘粒含量 全铁 全锰 全钒 可溶性钒 (g/kg) (mg/kg) 潮土 8.2 7.2 200 22 336 66.7 0.46 红壤 5.8 12.0 320 46 648 35.0 0.67 1 材料与方法
1.1 盆栽试验
土样分别采自江西鹰潭刘家站第三纪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和河南封丘潘店黄河冲积物发育的潮土(表层0~20 cm),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将土样风干后过2 mm筛,按N、P、K分别为120、100、80 kg/hm2配制成溶液,采用NH4VO3配制钒含量为0、5、10、15、30、50、75 mg/kg的系列钒溶液(pH为6.0),与土样混合均匀后装入直径为15 cm的塑料盆中。每盆装土4 kg,播种大豆4株,每天浇去离子水400 ml,各处理重复3次。45 d后收获大豆幼苗,植株样品先用去离子水洗干净后,在60 ℃烘箱中烘干,用植物粉碎机粉碎,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1.2 土壤对钒的吸附与统计分析方法
按文献[2]方法进行土壤等温吸附钒和pH变化对钒吸附的影响以及钒的测定等方面的试验,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7],检验不同钒浓度对大豆幼苗干物质量的影响。
1.3 样品分析
土壤样品中各化学成分和大豆幼苗中钒含量的分析见文献[2],植株中钼含量的分析用极谱法[8]。
2 结果与讨论
2.1 钒对大豆幼苗干物质量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性质差异较大的两种土壤中,钒对大豆幼苗干物质量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在潮土中,当钒浓度低于15 mg/kg时,大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量没有明显的减少(<5%L.S.D);而当钒浓度高于30 mg/kg时,则显著地降低(1%L.S.D)。此时幼苗出现明显的钒毒害特征,新老叶片都完全失绿变黄甚至枯萎死亡,根系细短,产生腐烂坏死(图1a)。
在红壤中,各种钒浓度处理条件下,大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量都没有显著的差异(<5%L.S.D),幼苗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钒毒害症状(图1b)。而在两种土壤中,各种钒浓度处理情况下,大豆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的比值都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钒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地上部和地下部的作用是相同的和一致的。
2.2 钒对大豆幼苗吸收钒和钼的影响
在潮土中,随着加入土壤中的钒浓度的增加,大豆幼苗地上部对钒和钼的摄取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当加入的钒超过30 mg/kg后,这种增加的趋势呈线性;而在红壤中,各种钒浓度处理条件下,幼苗地上部中钒和钼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图2)。在两种土壤中,幼苗地上部中钼含量和钒含量的比值都随着加入的钒浓度的增加而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图3),这可能是因为钒在幼苗体内能部分替代钼的作用,或者是钒比钼有更强的能力竞争吸附位,从而更多地向幼苗地上部转运。
2.3 土壤对钒的吸附和pH的影响
为了清楚地阐明钒在潮土和红壤中对大豆幼苗生长影响和毒害的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土壤等温吸附钒和不同pH情况下吸钒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土壤中,随着土壤溶液中钒浓度的增加,土壤对钒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潮土中增加较缓慢,而在红壤中呈线性增加,红壤比潮土对钒的吸附容量大(图4)。
在相同供钒浓度和平衡溶液pH值不同的条件下,红壤和潮土对钒的吸附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