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pdf
维普资讯
2007年 2月 Feb.,2007
第 23卷 第 1期 Vo1.23 NO.1
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
袁维新
(淮 阴师范学院 教育系,江苏 淮安 223300)
(摘 要] 建构性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依靠原有的前概念不断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的教学。
作为一种科学概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形式 ,建构性教学的产生是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 、概念转变理
论和元认知理论碰撞 、融合 的必然结果 。
(关 键 词] 科学概念 ;建构性教学;教学模 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o一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064(2007)01—0024—05
当前,一种新 的科学概念教学模式——建构性 在这种存有个体差异的前概念基础之上的。
教学 (constructivistteaching)正在科学教育领域 中 (2)注重以学 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
悄然兴起 。所谓建构性教学 ,实际上是指促进学生 无法像货物一般直接传输给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
科学概念建构的教学 ,即促进学生依靠原有 的前科 必须由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重建构 (recon—
学概念不断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的教学。建构性教学 struction)知识 的意义 ,因此 ,传统 的老师 “说 ”学生
的产生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 、概念转变理论和元认 “听”的学习方式是无效的。
知理论碰撞 、融合的必然结果 ,是科学概念教学的一 (3)强调创设冲突的学习情境 。学习的发生在
场意义深远 的革命。本文拟对科学概念 的建构性教 于解决认知冲突(cognitiveconflict)或消除认知心
学 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问题作点探 理的不平衡 (disequilibration),认知冲突的解决会引
讨 。 起学生对 原有 认 知 结构 的改变 (Drivereta1.,
一 、 建构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994)[1],于是个人的学习被视为现有 的概念与新经
从理论上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念转变学习 验的交互作用 的结果 ,而不是新概念 的积 累过程
理论和元认知理论是建构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 (Millar,1989)[引。
式的理论基础 。 (4)尊重个人意见或原始想法。科学知识是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类价值参与其 中的,不是绝对的价值中立 的,学生
在当代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 中,建构主义 的科学概念可反映出学生在特定社会大环境 中所形
(constructivism)作为一种主要理论正在对科学概念 成的观念 。基于此,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社会建
学习与教学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代建构主义 构 ,学习者必须在与学习共同体成员的互动协调 中
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一种学生 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或 达成共识 ,共同建构知识 的意义 。
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它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如下: (5)注重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科学 的学习必
(1)强调学习者的经验。视学习者在教学前对 须在学习共同体之间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进行,大
所要学习的材料 已存在有许多先前 的概念 (prior 家提出不同看法 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
concept),所 以学习者学习新的材料的时候并非是一 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 同的方法解决 问题 ,澄清所
张 “白纸”,存在于学习者脑海 中的相关的前概念形 产生的各种疑虑 ,并且逐渐形成能够被学习共 同体
形式式 ,并存在个体差异 ,而新知识 的学习则是建立 认 同的正式的科学知识。
(收稿 日期32005一ll一26
(作者简介]袁维新 (1954一),江苏淮 阴人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瓷砖胶品牌、瓷砖胶缺点、瓷砖胶禁忌.doc VIP
- 《杜邦分析法下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海澜之家为例》7500字.docx VIP
- 2025年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卷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住房公积金政策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50题).docx VIP
- EN 50618-2014 光伏系统用电缆.pdf VIP
-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第二版)PPT课件(全).pptx VIP
-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音乐》全单元教学课件课件.pptx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课件(共486页PPT).pptx
- 欧洲知识点PPT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