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乐福的黑道式生存2010
在国内零售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家乐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手段,甚至是违反中国政府关于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跑马圈地,终于招致我国政府的整顿。
“向上游供应商要利益”,已经成为讨价还价能力极强的家乐福的一个杀手锏,不但收取相当高的“进场费”等各种名目的服务费用,还千方百计压低供货商的产品进价,使家乐福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家乐福在中国的成功和它的合法性都遭到了质疑……
违规开店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为了在中国市场抢先占位,并一定程度上领先于竞争对手,制造规模成为了家乐福在中国市场首要的工作。在国内零售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家乐福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诸如“违规”、“绕道”、“假合资”、“借道地方政府绕开牌照审批”、“违反开放时间表”等非常规手段。这也成了家乐福被声讨的口实。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家乐福的主要违规之处在于它在中国开设的许多分店都只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而没有获得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
当年,家乐福采用“偷渡”的办法,和一家中资的中创商业公司在北京注册了合资的“家创商业管理公司”。按规定,商业管理公司只能做商业管理的输出,而不能注资连锁企业的经营业务。于是中创又注册了一家空壳的商业公司“创益佳商城”,作为中创全资的子公司,创益佳可以不受政策限制。然后,创益佳将业务全部托管给家创公司,作为家创的大股东,家乐福集团随即介入了创益佳在北京的超市连锁店经营业务,并打出了醒目的“家乐福”招牌。
家乐福之所以这样运作,是因为我国对外资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审批手续非常严格,但是有的外资零售业企业通过其他手段进入市场。在当时,合资的商业管理公司是允许的,按照有关规定,商业管理公司只能做咨询管理,而不能投资。也就是说,家乐福只能做商业管理的输出,而不能真正注资连锁企业的经营业务,创益佳商城则可不受任何政策限制地进行商业经营活动。通过商城业务的托管,家乐福顺理成章地介入企业经营,进入了中国的零售业市场。
严格来说,家乐福在开设创益佳店时还是非常谨慎的,对于如何巧妙地绕开政策,有相当严密的考虑。
放弃老板身份的收获是:家乐福引来人山人海的顾客;家乐福初步了解了中国市场;摸清中国顾客最喜欢的业态——大卖场。最重要的是,家乐福找到了在严格政策的“背面”,在中国商业最高监管机关的眼皮底下开始的“苔藓战略”。
1995至1999年间,红蓝十字标悄悄插满上海、武汉等商业重镇,家乐福超市战车全面推进。
家乐福作为世界排名第二的零售企业,2000年底前已在我国开了27家分店,但从未正式向我国政府提交申请。特别是我国1999年公布了外商投资试点办法之后,依然没有申请,这显然违反了规定。
家乐福还为自己的发展找到强有力的后盾——地方政府。家乐福中国高层在飞机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工作日,出现在诸多城市招商引资大会上。世界500强的耀眼光环和招商引资带来的税收与就业实惠,是家乐福给地方政府天平上加上的最重砝码。家乐福所承诺的每家超市提供500个工作机会,以及高额税收,对这些地方政府而言,无不都是巨大的诱惑。
树大招风。所向披靡的家乐福让中国零售业真正见识了“狼”的厉害。然而,跟随者的步伐将家乐福的“苔藓战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1999年底,近300家疯狂涌入的外资零售店引起监管层空前重视。经过一番酝酿,2000年11月和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两次联合相关部门,连发两道禁令,正式宣布对违规外资零售企业进行整改。整改令措辞严厉,277家违规企业名单随文件下发。家乐福在中国所有开业商店全部上榜,位列整改榜第一名。
不过,家乐福的违规行为远不止于此。它还违反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该法规定,采取3家以上分店连锁方式经营的合资、合作商业企业,中国合营者出资比例应达到51%以上;特别情况的,经国务院批准后,可允许外国合营者控股。
因此,由于家乐福在当时的27家连锁店都是全资经营,违规当属无疑。
家乐福在中国的扩张由此戛然而止,不得不进行整顿。在向中央级监管部门递上的整改文件中,家乐福表示愿意接受65∶35的股权改革,将27家商店的股权卖给当地中方企业,以符合《外商投资试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家乐福忍痛出卖股权套现换取生存,并借此到各地考察市场兼开新店。
家乐福此举明显有违公平原则。一是“洋枪对土炮”。众所周知,家乐福在资金、管理、品牌等方面相对于国内企业都占据绝对优势,毫无限制地进入,国内企业就处在了必输无疑的境地;二是对外资企业同样不公平。沃尔玛始终不能进入北京市场,就是因为一直在按规矩办事,而“绕道”策略恰恰造成了机会的不均等。
盘剥供货商
国内零售业界有一个共识:沃尔玛与家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