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感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主客观因素在德育课上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等现象,本文着重论述了德育课的教学过程特点以及情感教学对德育课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
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在这其中,我们都知道:课堂的授课者是教师,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主导者还是主体者,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所以,需要实施情感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德育途径之一是德育课教学。
在德育课教学中,实际情况是:学生学得没兴趣,老师教的没信心,教学效果较差,德育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难以发挥。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学生回答哪些观念或作法是对是错,他们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真的做起来又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甚至,有些学生会不认同某种观念,影响其判断。
一、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问题
(一) 学生方面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多为没有考上高中的落榜生,他们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社会经历等都比普通中学的学生复杂得多,他们遇到困难挫折容易放弃,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差、是非观念淡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敏感、自卑、叛逆。所以,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并不高涨。他们也没有升学的压力、统考的约束,相对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压力真的比较小。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工人的为基础目标。学生的普遍想法就是:将来我会成为一名工人。所以,他们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基础课尤其是德育课的学习,他们显得非常不在乎。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德育课,认为没有必要上这样的课,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留在实训场所进行实训。
综合上述因素,不能克制自己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类似于看课外电子书、磕睡、十字绣、小声讨论自己的事情等等。
(二) 教师方面
传统的德育教师会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按照他原先设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德育观念、观点的简单、机械的容器。
另据卢家楣教授在《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中所做的《对中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调查(上海)》表明:认为当前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轻情的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和“很严重”的人占总数的50.79%。在当前教学中真正去实践情感引教学的仅占总数的8.81%。
教师的苦教、困教、强行教与学生的苦学、困学、厌学甚至拒学之间的恶性循环使得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知行脱节”问题。然而,教育的目标一直提到的是:德育为先。德育是何等的重要,德育课作为德育主渠道就需要有效教学,就需要实行情感教学。
二、 德育课教学过程特点
(一) 知情统一
德育课具有知情统一的特点。它与一般课程进行比较时,我们不难发现一般课程的教育过程则相对单纯,主要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对所教知识是否理解、接受,通常情况下不会影响学生的信仰;而德育课则不然,教师课堂所讲授的理论或行为规范或许他理解了,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如果他不认同,则会影响其信仰。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
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知、情、信、意、行。知是起点,行是终点,信是关键,知道的东西,如果不信,也就根本谈不上行。如何达到“知”和“行”的统一也就成了德育课教学的主要矛盾,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由“知”到“行”的转化,是由“情”、“信”、“意”等心理因素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情”是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态度体验;“信”是信念,即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意”是意志,即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在这三者中,“情”是关键。有了情感的转化,才能唤起学生对信念的追求,进而转化为自觉的意志行为,完成“知”与“行”的统一。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曾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德育课教学中,如果教师本身缺乏情感投入,仅仅是例行公事地向学生讲解、传授道德规范,连自身也觉得索然无味,不要说激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去体验、去实践,不要说学生知、情、信、意、行的协调发展,更不要说主动去创设富有情感因素情境去进行教育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张秋萍--四川峨眉山和乐山大佛.doc
- 张锐:备考2016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doc
- 强化节能宣传培训增强节能减排意识.doc
- 归流河镇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
- 当前医患纠纷成因和解决办法.doc
- 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时应持有怎样的观点.doc
- 当我们看梵高展.doc
- 形容人品质好的成语.doc
- 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doc
- 彩铃歌手的百万财富.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