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陶小燕).docVIP

浅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陶小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目:浅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陶小燕 工作单位:南昌市南京路小学 学历:本科 职称:小学一级 职务:教师 联系电话:0791电子信箱:240079389@ 通讯地址:南昌市贤士二路281号 邮政编码:330006 浅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共160篇(段),其中以古诗为主。足见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然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生学习古诗的蕃篱,让学生与古诗更亲近。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古诗教学 正文: 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凝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共160篇(段),其中以古诗为主。足见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积累的重要性。可是由于古今文化存在着时空的差异,加上学生的生活体验、阅历和认知的局限性,使得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课件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古诗教学的资源,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活力。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生学习古诗的蕃篱,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体验,谈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多媒体课件以其“声、形、色”的优势,能够呈现出直观化、形象化的诗的情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入境始与亲”。 全国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李秀英老师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以一曲轻柔舒缓而又意境绵长的《长亭送别》开课,一下子把学生拉进了古诗的情境中,确立了全诗“送别”的感情基调。听罢,又问学生:“听的时候心中有没有溅起几朵感情的浪花,想起几首送别的古诗来?”学生由此及彼,很自然地说出了《赠汪伦》、《送友人》、《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一系列关于送别的诗句。李老师又总结出“送别诗”是古人经常歌咏的题材,顺势引入这首诗的学习。导入过程如行云流水,简洁而不简单。 运用多媒体,读出节奏,感受韵律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着音乐的美感。因此学习古诗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如在教学《所见》时,学生初读古诗以后,教师开始播放一段动画:儿童清脆的歌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正骑着黄牛慢慢地走来……同时屏幕上出现以树林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地出现停顿符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学生在优美的范读的引领下,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不知不觉地习得朗读古诗的方法。同时,在练习读出诗的节奏时,配以与古诗情境相匹配的音乐,不仅达到了反复诵读的目的,同时又避免了学生读得枯燥乏味。 运用多媒体,品味诗境,体悟诗情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语言极为简炼,但“言尽却意无穷”。简简单单的二十几个字,却能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深远优美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深挚的情感与胸怀。古诗多具有画面美、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获得人文素养的珍贵宝藏。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意境,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诗仙李白曾经来到江西的庐山,被庐山的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深深的震撼,胸中勃发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于是写下了一首脍灸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可见这首诗是诗人有感而发的产物。要引导学生理解诗的磅礴大气,以及诗人由此生出的情感,必须要让学生进入到诗的情境中。于是在教学这首诗时,我用课件再现了庐山瀑布的“真面目”:“在一轮红日的照耀下,庐山香炉峰缓缓升起团团云雾,在青山掩映间,一条长长地瀑布倾泻直下,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样把学生带入了诗中的画面,诗中的情境,把古诗中“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等精炼、难理解的词语也直观化、形象化了。学生在欣赏庐山飞瀑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自然而然地生出与诗人李白同样的情感,达到了“共通诗中情” 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激发想象,突破难点 古诗中常常有一些难理解的地方,有的是字词,有的是特定的文化背景等,这些难点往往成了学生理解古诗的瓶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从而达到对全诗的理解。我还以李秀英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为例。在引导学生理解“烟花三月”这个词语的时候,李老师用音乐与想象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这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师:“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烟花三月的世界,我们在音乐声中想象一下。”播放音乐,生闭上眼睛想象。伴随着音乐,师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