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师爱之阳光 照耀花儿绚丽绽放
成都市金堂县金龙镇初级中学 钟 华摘要: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奉献出缕缕阳光般的爱,照耀学生的心灵,照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照耀花儿绚丽地绽放。
关键词:师爱之阳光 播撒希望 温暖心房 照亮方向 激励成长
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人们心理压力重,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存也面临很多压力。他们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合理的宣泄;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在农村,留守子女越来越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隔代教育等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因素致使孩子们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的青春期心理问题也渐渐增多。如: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作为老师的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生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而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 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夏丏尊先生曾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把师爱比作池中水。试想,池中如果没有水,鱼儿怎么能生存?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教师之爱可以开启学生心智之门。师爱是一缕缕阳光,向学生播撒希望的种子,温暖他们的心房,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激励他们不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榜样的阳光,向学生播撒希望的种子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用榜样的阳光,向学生播撒希望的种子。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上承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下扬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教书,还要育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外,还应当知识渊博,文理相通,多才多艺。树立好自己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撒下希望的种子。
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名人故事,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在上《邓稼先》一文时,我给学生介绍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1946年,邓稼先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1948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此时,全班同学无不对他产生了深深地敬佩之情。
借此,我说道:“新中国建立初期,和邓稼先一样,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来建设我们的祖国的人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华罗庚!”
“ 钱学森!”
“詹天佑”
“还有冼星海”……大家争着答道。
“对!”我说。
“那么,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问。
“因为祖国,他们都爱自己的祖国!”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道。
其他同学也在争着举手。
趁热打铁,于是,我说道:“对啊!同学们,我们又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请以“我为祖国献份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在作文中,学生们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立志要向他们学习,要为祖国现出我们新一代中华儿女的贡献。
二、关心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房
很多人认为,关心学生是班主任理所应当做的事,作为科任老师,上好课就行了。
而我却完全不赞同这种观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只要能换取学生的美好未来,教师多关心关心学生,又有何妨呢?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还要从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体贴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第四节课,课堂最后五分钟复习时间,我和平常一样,在教室里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经意间发现班上的“乖乖女”小洁,她在那里有些神不守色,跟平常完全不一样。平常的她,此刻定是在那里认真复习,还小声的念叨着呢。今天,她是怎么了呢?我很奇怪。
于是,我朝她走了过去。
“你怎么了呢?”我小声地问道。
不问还好,一问,她竟然伤心的哭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究竟是怎么了呢?”我暗想。正当此时,铃声响了,下课了,放学了。我便让她先去吃饭,吃完饭到我的宿舍来找我。
饭后,她来了,情绪稍微平静了些。透过她的刘海儿,我依然能看见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