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歌大意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 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自主欣赏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2、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3、用第一人称,再现诗歌中的场景。并思考:它们有何不同特点? 4、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什么关系? 5、“惟有幽人自来去”中“幽人”指谁?这一句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6、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前四句的尘世生活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隐居生活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士形象。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 (一)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 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 出发时愉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景中有情,移情于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透露出自己归山的原因。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诗人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凄清色彩的景物,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苦。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前句交代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后句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归隐不再过问俗世之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四句蕴涵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运用寓理于景的手法。 ①对比。两诗都将“桃李”作为比较的对象,突出了青草或荠菜花的生命力顽强。 ②寓理于景。两首诗词都借景物表达了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不要做愁风雨的桃李,要做顽强的青草或荠菜花。 (共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对比”和“寓理于景”各1分,简要分析各1分) 第二小题参考答案: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 今日作业: * * * * * * * * * * 孟浩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孟山人”。 孟浩然 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在外游历数年后返乡,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 [七律][盛唐]孟浩然 渔梁争渡 动 热闹喧哗 尘世生活 鹿门隐居 静 宁静寂寥 隐居生活 两个场景(江边、山中) 深入探究 1、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争”字写得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争”为“争夺”之意。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面。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在船上沉思的神情和洒脱的胸怀。 2、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