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螳螂捕蝉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苏华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内容。??
2、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不断丰盈起来,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少年的品质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不断丰盈起来,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明白“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扫清字音障碍。
制作ppt
教学过程:
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读以下成语,想一想每个成语中事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wān
唇亡齿寒 剜肉补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yù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齐读课题:螳螂捕蝉
2、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一定要读准每一个字音。
纠正“孺”字的读音。并区分儒雅、耳濡目染、蠕动、妇孺
3、这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六个同学来读一读课文,读古文时要注意断句。
相机指导学生断句
4、全班齐读全文。
5、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古文和译文对照着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1、吴王刚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你从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2、历史上有很多忠臣为了国家的利益,誓死进谏,出示”比干进谏”的故事.
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敢于进谏的忠臣
3、吴王下了死命令,最后攻打了楚国了吗?
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4、吴王刚开始的态度是多么强硬,为什么最终会放弃攻打楚国的念头,原因何在?
请一个同学讲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同学们想一想故事中的主要事物有哪些?
故事中,出现了六个“其”,请同学们自学,这六个“其” 分别指代什么事物,请批注在文中。
5、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此三者的前利和后患分别是什么?请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表格。
?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 ? 螳螂 ? ? 黄雀 ? ? ?吴国 ? ? 6、当吴王听了这个故事,会怎么想呢?出示春秋列国形式图。
吴国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的隐患又是什么呢?
吴王明白了故事里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最终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年轻人用寓言故事巧妙的说服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避免了一场战争,保全了国家。
7、今天学了“螳螂捕蝉”这则故事,你的收获是什么?出示:
我从吴王的身上体会到了——————。
我从少年的身上体会到了——————。
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想到了——————。
少年巧劝吴王的事让我想到了————————————————。
四、结合生活,提升主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情比比皆是,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寓言故事。
五、提出疑问,课外探究
1、好文章一定要记住它的出处:
此寓言的出处 :
一、 《庄子· 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 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s?ng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yīn不逝,目大不睹?” 蹇ji?n裳躩ju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二、西汉·初年韩婴卷十: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三、西汉·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寓言故事曾在《庄子· 山木》《韩诗外传》《说苑· 正谏》有记载,我不知谁是原创,希同学们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
听录音,重温故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