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读古诗,听古乐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赏析与经典古曲欣赏.docxVIP

读古诗,听古乐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赏析与经典古曲欣赏.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古诗,听古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赏析与经典古曲欣赏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一】 清晨雨淋洗后的渭城,土地湿润,空气清新,掩映在青翠鲜亮的柳荫之中的旅舍,令人留恋。 再干一杯吧!朋友,西出阳关之后,再想遇到老朋友就难了。 【译文二】 清晨的春雨/洗净了渭城的尘埃/客舍外青青杨柳/清新可爱/请再饮一杯美酒/此地一别啊/阳关外岂有故人再来 【注释】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ì):湿。 7、客舍:旅店。 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一】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肠。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前来送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本诗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可谓笔力千钧。 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可见此诗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赏析二】 此诗又题为《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以下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也。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