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宋词引诗句入词与“点铁成金”之异曲同工.docVIP

浅析宋词引诗句入词与“点铁成金”之异曲同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宋词引诗句入词与“点铁成金”之异曲同工.doc

浅析宋词引诗句入词与“点铁成金”之异曲同工   摘 要: 宋人作词引前人诗句、诗境现象数见不鲜、不乏其例,这与宋代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理论极其相似,异曲同工。可以说宋人为诗对作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就现象、成因作研究和分析,旨在探讨对诗词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宋词引诗句入词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一、引言   诗至盛唐而称绝,随着内外交流的频繁,隋唐新兴音乐――燕乐得到长足发展,迫切需要歌词来配合演唱。宋词源于里巷歌谣,通常是本有曲调、由声定词,即或依曲拍而创新词,或取现有诗句(齐言)作词,入乐而歌。王灼《碧鸡漫志》载的“旗亭赛诗”就是取现有流传较广的诗歌入乐歌唱的典型。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文人词的兴起,给词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了词的审美趣味,渐渐由引文人齐言诗通过添字去字,演变成长短不一的词,由“里巷歌谣”,发展到文人自创新词。而词至北宋,文人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把作诗的语汇语境融入到词里来,就出现了很多引诗句入词乃至引诗境入词的现象。   笔者认为,就诗词的发展方向上来看,到了北宋诗与词的发展是互相影响和渗透的,词人为词的这种引用点化与宋人为诗借鉴前人有潜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就宋词引诗句入词与黄庭坚作诗“点铁成金”的理论主张作简单的对比,旨在探讨宋人为诗对作词的潜意识的影响和晕染。   二、以诗句入词的几种方法   引诗句入词在宋人曾季狸的《艇斋诗话》[1]中多有举例,加以分类总结可窥知一个大概。列次如下。   (一)直接引用前人语入词。   晏叔原小词:“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吕东莱极喜诵此词,以为有思致。此语本李义山诗,云:“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1]   晏元献“春水碧于天”,盖全用唐韦庄词中五字。[1](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被东坡誉为“不减唐人高处”的柳永词《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名句:“想佳人,妆楼?J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取自南朝谢眺诗《之宜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这一类在题材方面大体相似,所表达的情怀和所创造的意境也类似,所以都是直接引诗句和片段入词,加以点缀乃成新词,看到原来诗句的影子又别出心裁,别有风味。   (二)添字去字换字,化用诗句入词。   “柳三变词‘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全用柳恽诗也。柳恽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1]言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引自南朝梁柳恽《捣衣诗》。   晏殊《清平乐》:“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即剪取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在这一剪一裁和添枝加叶过程中,显示出宋人较为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别出心裁的裁剪。   (三)取其意而为词。   见于《艇斋诗话》中,有几例:   “东坡【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本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1]同为借千里之外相思之人共赏一轮明月,来表达相思之情。   晏几道与思念已久的歌女重逢时作《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化用杜甫《羌村》三首之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中安史之乱后夫妻重逢惊喜异常、似信非信、相逢若离的情状。   这种取诗意入词更显为词的巧妙和功底的深厚。以上概述了宋词引诗句入词的几种常见的形式,可见此种现象数见不鲜,是被普遍使用的。   三、辨“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与“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宋代为诗、作词体现出两种突出的方法,一是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所崇尚的以“脱俗”和“新奇”为目的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崇尚“陈言入翰墨”、“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创作方法;二是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以“以诗为词”甚至是“以文为词”的词学观,突出用诗情入词,创作上更侧重“为词注入强烈的主观生命意识”,以求提高词的地位,拓展词的题材范围和现世功能。二者分别在诗词两个领域大力开拓,力求辟得蹊径,写出自己的风格特色,表达自己的诗学、词学主张,倾诉自己的感觉和人文情怀。   诗至唐达到极盛,宋人在承受唐诗带来的沉重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不断从前人诗作中汲取营养,惨淡经营,力图在唐诗之外另辟蹊径。正像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批评的: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2]道出了宋人为诗的一些特点,这种诗学观点在黄庭坚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