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医望色在临床医护中的应用.doc
浅谈中医望色在临床医护中的应用
摘要: 望色为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观察颜面肤色的润泽与否,不仅对诊断疾病、预示疾病轻重和推断病情的进退有较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辩证施护也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 Looking at the face color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serving the color of face, not onl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ng disease, predicting disease and inferring condition onset or retreat, but also has great value in dialectical nursing.
关键词: 中医望色;辩证施护
Key words: look at the face col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ialectical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89-01
0 引言
望色,主要是指望面部的颜色与光泽。
色与泽两方面的异常变化,是人体不同病理反映的表现。不同的色反映着不同的病证,而泽则反映着机体精气的盛衰。现将五色主病及辩证施护简要分述如下:
1 白色:主虚寒证、失血证
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颜面俱呈白色。
临床以急性失血及引发晕厥为例,证候见:面色苍白,或见突然昏厥,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舌淡,脉细数无力。治法:补养气血。方药: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
中医护理
①因大出血随气脱的虚证,面色苍白、肢冷,要格外保暖,盖好衣被,防止感受风寒加重病情。
②可采用艾灸到脉回汗止为度。常用穴位是太溪、气海、脐中、百会等,也可用耳针,常用穴是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等,以达到疏通气血,回阳举陷之目的。
③饮食宜给热量较高,易于消化的糖水、米粥、蛋汤、牛奶等,平时常吃一些补中益气、补血之品如龙眼、大枣、荔枝、羊肝等食物。
④认真记好尿量。若每日尿量500ml以下,表示厥证未复,若更少伴呕吐可能为变证的发生。
⑤中药宜热饮。独参汤要按时正确服下,可少量多次饮服,若药不能纳,则病难除。
⑥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
2 黄色:主虚证、湿证
黄为脾虚、湿蕴的征象。故脾失健运,而气血不充,或水湿不化者,面即常见黄色。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之故;若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桔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中医护理:
①患者安居阴凉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或半流饮食,进偏冷食物,多食水果,如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之品,忌海腥、辛辣、酒及油腻之品。
③中药汤剂偏凉服。
④给予神农退黄膏穴位贴敷以帮助退黄,1日1次。
3 赤色:主热证、赤为血色
热盛而致脉络血液充盈则面色红赤。故面赤多见于热证。若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仅颧部潮红,则多属阴虚而阳亢的虚热证;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是虚阳上越的危重症候。
中医护理
①此证候病程长,缠绵难愈,又是内伤发热中最见的病证,故要更加关心、照顾、鼓励,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患者性喜凉爽,室内温度宜低,空气保持湿润。
③夜寐盗汗者,夜间衣被不宜盖得太厚太多,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④饮食上可选百合、绿豆、红枣、甲鱼、黑木耳、银耳等滋阴之品,忌烟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食品。
⑤长期发热,引起口腔干燥、口糜,要加强口腔护理。素体虚弱,要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4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盖寒主收引,寒盛而留于经脉,则经脉拘急不舒,阻碍气血的运行,或气滞而凝,或血阻而瘀,都可使面色发青,甚至出现青紫色。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可见苍白而带青的面色;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为气虚血瘀所致。又有小儿高烧,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见,往往是惊风的先兆。
中医护理:
①增强人体正气,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