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9说“木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docVIP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9说“木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化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9说“木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

9 说“木叶”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袅袅(niǎo)  江浦(bǔ)  褒贬(bāo) B.灼灼(zhuó) 亭皋(gāo) 寒砧(zhàn) C.涔阳(chén) 言筌(quán) 润泽(rùn) D.窸窣(sū) 迢远(tiáo) 翩翩(piān) 解析:A项,“浦”应读“pǔ”;B项,“砧”应读“zhēn”;C项,“涔”应读“cén”。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1)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   才用“木”字呢?? (2)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   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3)“木”   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   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A.场所  排斥  虽然/但是 B.场合 排斥 不但/而且 C.场合 排挤 虽然/但是 D.场所 排挤 不但/而且 解析:“场所”,活动的处所;“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排斥”,使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第(3)句从“还”字可以看出前后两句是递进关系,所以用“不但/而且”。 答案:B 3.下列语段中序号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要注意句式的特点和语句层次,可采用比较选项的方式判断。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经济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将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法治建设问题的文件。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解析:A项,“做出”缺少宾语,应在“经济改革”“金融改革”后加“决策”等词。B项,结构混乱,“寻找解决……破解之道”杂糅。应为“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寻找……破解之道”。D项,“减弱”与“风险系数”不搭配,应改为“降低”等词。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 林 庚 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于到了“时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像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近于真实。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从日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的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