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 我国的地震
浙江大学防灾工程研究所 2013年11月 我国处于以上两大地震带之间 台湾属环太平洋地震带 西藏属欧亚地震带 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地震活动带 东非洲地震活动带 我国的地震活动呈带形分布,主要地震带有两条: 南北地震带:北起贺兰山,向南延伸至六盘山,穿越秦岭,沿川西至云南省,地质构造复杂,有一系列大断裂带、断陷盆地。 东西地震带:主要有东西向两大构造带 北方的一条:沿陕西、山西、河北北部、辽宁 南方的一条:自帕米尔高原起,经昆仑山、秦岭,到大别山 我国的地震活动相当频繁,除个别省份(浙江、江西)外,大部分地区发生过强烈地震。如台湾、新疆、西藏、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曾经发生过较多的破坏性地震。 我国的6个地震活动区 1。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地震区2。喜马拉雅山脉地震活动区3。南北地震带4。天山地震活动区5。华北地震活动区6。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 * §2-4. 我国的地震 我国地震学的发展情况 一、张衡地动仪(侯风地动仪) 缘于古代文化和哲学观念的特殊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国家,也是惟一的拥有连续两千多年详细地震史料的国家。 诞生的历史背景: 远古的中国,日蚀和地震被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什么能比“天塌地陷”更危及人们生存的家园呢。特别是地震的成因长期被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解释,把上天惩诫和帝王责任联系在一起,于是朝廷对地震记录、震后赈济、官员惩处等事项自不敢怠慢。自秦汉皇帝颁布“日蚀地震,朕以不德”的罪己诏之后,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为世界绝无仅有。于是,观星占地成为社会的企盼,天子自责变成政治的需要,日蚀地震和政权稳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张衡年间(公元78—139年)地震事件频繁,自公元105年后几乎每年发生地震1次。 诞生时间:公元132年 我国地震学的发展情况 陇西地震与仪器失传: 地动仪对陇西地震的反应并不是长期误传的138年地震,而是公元134年12月13日的地震。 首开中国历史先河的3次因地震而撤免,即公元122年、133年和134年的地震免官事件,恰恰就出现在张衡地动仪于公元132年问世的前后!并一直延续到清朝。而地动仪创制后的连续两年都发生了地震,随后相继把三公中的二位,即太尉庞参、司空王龚(公元133年)和司徒刘崎、司空孔扶(公元134年)“以地震免”。而震后升迁的官员命运更糟,升迁为议郎的李固被“权臣皆切齿于(李)固,将之加罪”(《后汉纪》),升迁为侍中的张衡被“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后汉书》)。因此在地动仪记录到公元134年12月13日的陇西地震后,张衡和他的地动仪迅即被迁怒成众臣共讨伐和谴责的对象。 东汉末年到魏晋,中国社会极不稳定。地动仪的彻底失传,最迟不过东晋末的公元418年 ——《宋书?天文志》有“张衡所造浑仪,传至魏晋。中华覆败,沈没戎虏。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高祖平长安,得衡旧器仪状”。 我国地震学的发展情况 张衡地动仪的地震学意义: 若仅仅从狭义上看,张衡地动仪的辉煌的确很短暂,曾经发挥过的测震作用也的确有限。 但,这不是问题的实质。 科学仪器在历史上的失传是极为常见而普遍的现象,现代社会更加如此。但值得指出的是,从古至今技术传承的根本途径从来不依赖于原创的实体,而是原创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张衡仪器的物质实体失传了,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失传,也就是说张衡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物体惯性实施测震的思想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已经被文字记载下来,传承给了后人。其深远影响是在19世纪末现代地震学起步时显露出来的,曾起到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 我国地震学的发展情况 二、我国地震学的简介 古代:中国探讨地震成因问题的历史,至少可以追叙到周朝。周朝的吏官伯阳文,从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伯阳文的观点在我国传统的思想中统治很久。据李善邦考证,赞同这种观点的有西汉的光禄大夫匡衡,东汉的太史张衡,唐朝的国史监修张行成,宋朝的包拯、王安石,还有元朝的齐履谦等。 可惜的是,他们有关地震成因的说法,总带有“天人感应”的色彩,把地震的发生归结于老天爷的惩罚。这样,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异一样被视为“天戒”。 我国地震学的发展情况 现代地球科学,在我国发展较晚。 清末,北京京师大学堂(即后来的北京大学)才设立地质学科。 1911年南京中央政府实业部设立地质科,1916年扩大为地质调查所。 1918年广东南澳及1920年西北海原发生两次大地震,地质调查所翁文灏率队奔赴现场调查。 1930年李善邦先生在北京西郊鹫峰建成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并进行研究和资料交换。 我国地震学的发展情况 我国地震学的发展情况 一、1949-1956年(准备阶段) 1949/11/1中国科学院成立,将地震、地磁等固体地球物理研究与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音响系统施工方案.docx
-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 VIP
- 儿童呼吸科课程设计.docx VIP
- (高清版)B-T 9254.2-2021 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 电磁兼容 第2部分:抗扰度要求.pdf VIP
- 公园音响系统安装方案.docx VIP
- 跌倒、坠床与压疮的预防与护理.pptx
- 医院建筑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心肺复苏ppt讲课开场白.pptx VIP
- (高清版)B-T 9254.1-2021 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接收机 电磁兼容 第1部分 发射要求.pdf VIP
-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及MWORKS实践 课件全套 聂兰顺 第1--10章 引论、 MBSE语言、工具、方法论---MBSE未来发展趋势.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