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退修后的模板 - 电化学
文章编号:1006-3471(2011) 02-0285-05
吸附态和溶液相CO在Pt(110)电极上氧化过程的
CV和in situ FTIRS研究
田 莉, 李君涛, 叶进裕, 甄春花, 孙世刚
(厦门大学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能源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应用电化学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 (in situ FTIRS) 研究了酸性介质中Pt(110)单晶电极上吸附态CO(COad)和溶液相CO(COsol)的氧化过程.循环伏安测试表明,COsol氧化的峰电位比COad氧化的正移了168 mV,其峰电流密度为后者的6.7倍.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检测到CO主要生成线型吸附态物种(COL)均匀分布在Pt(110)表面上. 当溶液中不存在CO时,COL仅在电位高于0.15 V才发生氧化. 而且,该谱峰在其稳定吸附的电位区间内随电位增加蓝移,Stark系数为30 cm–1·V–1;在COL发生氧化的电位区间,其谱峰强度随电位增加减小、峰位红移,线性变化率为–56 cm–1·V–1. 溶液中饱和CO时,原位红外光谱在–0.05 V即可检测到CO2,显示COL起始氧化的电位提前了200 mV;电位高于-0.05V,该谱峰即发生红移,对应的线性变化率为-26.5 cm-1·V-1.
关键词:Pt(110)单晶电极;CO;原位FTIR反射光谱
中图分类号:O646
文献标识码:A
CO是许多工业过程的重要反应物种(如Fischer–Tropsch过程的合成气)或中间体. 在有机小分子直接燃料电池阳极反应中,少量的CO即可使电催化剂中毒导致反应活性大幅度降低[1-2]. 虽然CO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氧化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3-5],但绝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溶液中不含CO时吸附态CO的氧化[6-10],较少研究反应体系中存在溶液相CO的电化学氧化过程 [11-14]. 而实际应用的体系,常含有溶液相CO. 因此同时研究吸附态和溶液相CO的氧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理论价值.
金属单晶面具有明确的原子排列结构,是表面科学和电催化等基础研究的模型表面. 依据金属单晶面可在原子排列结构层次上认识表面结构重建,吸附、配位、氧化等表面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5]. 电化学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in-situ FTIRS)可在分子水平上得到吸附态物种的化学本质、表面键合和取向等信息[16]. 本文应用in situ FTIR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CV)方法,研究酸性介质中吸附态CO和溶液相CO在Pt(110)单晶电极上的氧化,获得相关过程的分子水平信息.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高纯氮气 (N2,林德气体厦门有限公司),一氧化碳 (99.99%,林德气体),硫酸 (超级纯,上海振兴化工厂). 溶液均用Milli–Q超纯水 (18.2 MΩ·cm)配置. 室温下测试.
In situ FTIRS实验使用配备液氮冷却的MCT–A型检测器和Globar红外光源的Nexus 870 红外仪 (Nicolet).实验过程中,红外光学台由洁净气体 (74-5041 Whatman 洁净气体发生器提供) 吹除内部水汽和CO2,采用p偏振光,用电位多步阶跃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MSFTIRS)[17]. 分别在参考电位(ER)和研究电位 (ES)采集单光束光谱 (R(ER))和 (R(ES)). 结果光谱按下列公式给出:
(1)
单光束光谱分别由100张干涉图叠加平均,光谱分辨率均为8 cm–1. 文中电位以饱和甘汞电极 (SCE)为
实验前,通N2气体15 min以除去溶液中溶解氧Pt(110)电极按文献18]方法处理,首先用氢焰回火,然后在一滴超纯水的保护下,转移至装有0.1 的H2SO4溶液的电解池中研究吸附态CO的氧化,控电位–0.1 V,通CO气体15 min以形成饱和的CO吸附层,然后通N2 15 min除去溶液中溶解的CO研究溶液相含CO的实验则省略通N2步骤
2.1 循环伏安测试
图1为CO饱和吸附在Pt(110)电极(Pt(110)/COad)于0.1 mol·L-1 H2SO4溶液中的CV曲线.如图,在0.408 V处出现COad氧化电流峰,峰电流为0.325 mA·cm–2. 从第2周CV曲线特征可知,吸附的COad经第1周扫描后已完全氧化脱附. 积分COad氧化电流峰得其电量为396 μC·cm–2,与本实验测量的Pt(110)上氢吸附电量220.5 μC·cm–2相比,此处饱和吸附的COad的覆盖度当为0.90,与文献报道一致[10]. 在饱和了CO的H2SO4溶液中,对应的CV扫描即如图2所示. 正向扫描时, 在E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趋化因子对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发展 【摘要】趋化作用 .doc
- 跨境统一版数字证书及数据传输相关说明 - 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 .doc
- 越南语教案范例2 (简式).doc
- 超声波学实验讲义 - physics@ncku - 成功大学.doc
- 车辆安全检测基准第七点修正草案修正对照表 - 车辆安全审验中心.doc
-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金安区粮食局.doc
- 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检测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
- 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及保障技术与重庆单轨工程 - 重庆(国际)单轨协会.ppt
- 轻工食品 -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doc
- 辅仁大学翻译研究所98学年度下学期课程纲要 - 辅仁大学学术资源网.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