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把他们并称为“孔孟”,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孟子以及他的思想。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更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的仁政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反对不义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及注释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想一想,梁惠王为什么会如此在意本构人口的多少问题? 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增添人丁,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回答“请以战喻”。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该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重的区别。 在课文中,该成语的运用意在说明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君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形势上数量上不同而已。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 第二部分:2-3段 特殊句式 是亦走也 判断句 重点习惯句式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是亦走也 “这是......呀” 如何理解“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郑国也”一句? 这句话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势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情况?目的何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下层百姓) 一方面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反驳以及君王对待臣民应有的态度。 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 说理方法: 对比: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对比 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文章全文分三部分。 第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