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善美集团全球收购.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善美集团全球收购   他消失了两年。他又出现了。他被拘捕了。   这就是丁谓商业或人生的轨迹。   黄宏生不愿谈及丁谓,他说他忘了。这个曾与丁谓同期在家电行业打拼的创维老板,或许更乐意提及他如何了结与税务当局的逃税官司。黄仕灵不愿谈及丁谓,他是没法开口--这个高路华的前董事长同丁谓关系也一度相当密切,而随着股票在香港崩盘,他的囹圄生涯较老友还要提前一步。   更多的人不愿谈及丁谓,因为“时间太久远”、“事情太复杂”,所以“实在说不清”。   倒是顾建平愿意说说。这位上海胜家的董事兼行政总监,曾与丁谓及其兄长有着近十年的交往史。在他眼中,每天几乎只休息4个小时、似乎永远睡不醒的老乡有着旺盛的工作精力,乃一“超级资本玩家”。只是顾也说,“他似乎从未真正关心过企业的实际经营”。   这个判断很有意思。因为在成功收购并重组美国百年老店“胜家”后,丁谓甚至赢得了“公司医生”的美名。而此后对德国百福、日本山水等国际著名品牌的收购,虽有分析师不断质疑,投资者们仍愿意一次次将自己的钱交给这个“长着东方面孔的邓拉普”。   或许这正是问题的实质。在丁氏所谓“产业+资本”的超常规跳跃发展模式中,资本永远第一。产业,也许仅仅是一块裹脚布。   躲在美国的仰融这么干过,即将于6月在沈阳受审的荷兰籍杨斌也这么干过,但他们谁也没有丁谓干得如此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五洲翻腾,风雷急过,直至其需要向法官和全球债权人详细解释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6月2日,读者见到新一期《新财经》时,丁谓正站在香港的法庭上。他说他愿意谈。那好,我们洗耳恭听。当然,正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抄袭丁氏旧作的更多年轻玩家们也该听听,只希望他们不仅仅是缘于“偷师”的好奇。   但是丁谓对胜家缝纫机公司的改造基本成功,公司在第二年实现了盈利。此时,那个年销售额仅有1300万美元的个人电脑生产商,已摇身变为销售额突破17亿美元的善美集团,其中胜家产品的销售额大约为13亿美元。   不过,胜家贡献的收入中仅有46%来自于缝纫机的销售,此时贴有“胜家”品牌的产品已经包括从钟控收音机到CD播放机、甚至于冰箱的各式电子产品。这正是丁谓向人们描述的大计划--创建一个三菱模式的全球性电器企业。   丁谓当初看中的是胜家缝纫机公司散布在100多个国家的3万多个经销商。他希望借助赛格集团等中国合作伙伴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生产方面的实力,将胜家缝纫机公司的销售网络作为这些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的“完美出路”。而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中国的消费者对胜家在100多年前开创的“分期还款信贷系统”产生兴趣,从而释放出这个东方市场的巨大购买力。   营销专家和股票分析师并不看好丁的这一计划。营销专家们认为美国的消费者可能不会接受如此多样化的“胜家”。而对于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交易,市场人士也已经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丁谓过于喜欢进行交易,他通过在两大洲不同股市上市的复杂公司实体进行资本运作,走得过快过远。   资本市场看重的是预期收益,所以在网络热中,各种当时不能赚得分文、但看似前程远大的 “中国概念”屡屡受到追捧。然而,他们远远晚于丁谓。在中港加三地商界游刃有余的丁谓显然让投资者拥有了对美好前景的憧憬,他早在80年代中期就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将预期价值转变为资金,来支撑资本增值和产业扩张的蓝图。 重组加拿大善美股本结构,对善美集团的后期扩张意义重大。引入享有不同投票权的类别股票,丁谓可以大发新股而不稀释自己对整个集团最上层母公司的控制权。丁谓的操作是:母公司发股筹措到资金后,收购下层公司拥有的资产,将资金向下转移,再通过下层公司进行并购交易。但是不稀释的仅仅是控制权,丁谓对公司的受益权还是在发股中不断被稀释,他不能全面享有公司增长创造的价值。在这种控制权和受益权不对称的情况下,享有最大控制权的股东是否积极创造公司价值值得思量。   丁谓后期的收购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收购德国的百福,丁的解释是,作为欧洲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商,百福可以同胜家产生协同效应;但是缝纫机制造业是一个夕阳行业,人们并不看好收购前景,并且当初丁谓收购胜家,更看重的也是胜家的销售渠道,而非缝纫机制造业务本身。收购日本和香港的一些家电制造商,则有“打通产业链”的意义,即在掌握了家电流通渠道后,向上游的制造业进军;这样的战略是否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一直是商界和管理学界争论的焦点。欧美等地经济学界日趋认为,“为了喝牛奶并不需要饲养一头奶牛”,企业应该集中从事产业链中某一个环节,而中国的企业家现在则更倾向于“握住上下游,打通产业链”。   尽管香港的金融监管者口头上表示关注丁谓一案,但是他们把几无作为的工作成果交于警方后,便对丁谓事件“洗手不干”。……香港大声宣扬着希望成为亚洲主要金融中心的雄心壮志。但是成为金融中心不仅仅是为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