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沈建东:三槐堂文化与王氏南渡.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建东:三槐堂文化与王氏南渡 三槐堂三沙王氏始祖王皋(1081—1156),字子高,世居汴京开封府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祖籍山东莘县。官太尉、柱国太傅。曾祖父是魏国公王旦;祖父是工部尚书懿敏公王素;王巩的四子。王皋胸怀磊落、性情刚直,在国难时两度护驾,功勋卓著。后因与时政不合隐居苏州荻扁,因刚正不阿,得罪了一些朝贵。死后竟在史书中无传,幸有石湖居士范成大写得《子高公传》才使后世有所了解他的事迹。又王皋在建炎三年(1129)三月护送宋高宗南渡驻跸平江府(苏州)时,曾停留数天,便驾小船在苏州城周围察访,到达益地乡荻扁村(今苏州市相城区太平镇王巷村)时看到此地水陆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便将家室安置定居在荻扁(又有荻溪、荻川二条水路交汇,并邻接阳澄湖),便轻装上阵继续护送高宗随行。由此,王皋成为三槐堂南渡始祖。其长子王易,字吾置,袭授太尉,徙昆山为东沙支祖;仲子王铎,字吾伍(一作护),尚书郎,守荻扁父业为中沙支祖;三子王胤(又作允、商),官显谟阁直学士,徙无锡为西沙支祖,合称三沙王氏。荻扁自王皋定居后就改名为王巷村,随着王氏族人的繁衍发展,王巷村不断扩大,又形成为集镇,定名太平乡,据说此地未遭受过大的战乱。 一、三槐堂文化传承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1、崇文重教 著述丰厚 流传至今 毫无疑问,王姓是中国一个十分庞大的姓氏人群,据有关资料统计,有将近一亿的人口都是王姓。江南王氏自三槐堂王祜,山东大名府莘县人,生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少笃志词学”,《宋史·王祜传》记载:“太宗谓祜文章清节兼著”,周必大《周益国文忠公集·平园续稿》卷14有《王氏济美集序》其云:晋国公(王祜)“以雄文厚德为艺祖(宋太祖)简知,擢监查御史,选授乡邦,有昼锦之褒。尝植三槐于庭,期后人之兴。”考王祜十代祖为王通(584——617)字仲淹,号文中子。是隋朝经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曾上书隋文帝《太平策》12篇,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而以儒教为中心。门下弟子多人,如唐代魏征、房玄龄等皆出其门下,世称“河汾门下”,其胞兄王度,著名的小说《古镜记》的作者,胞弟王绩初唐诗坊奇才,独超当时绮丽诗风,他写的诗古朴淡雅,被誉为田园之音,上承阮陶、下启王孟。王通孙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滕王阁序》流芳千古,成为绝唱。三槐堂第二代王旦(957——1017)真宗时为相达12年之久,修国史120卷,著名贤遗范录14卷,《王旦集》20卷,参与编辑《文苑英华》等等,第三代王素(懿敏)编撰遗事,王质撰《宝元总录》百卷。第四代王巩著《甲申杂记》及《诗文集》、《闻见近录》等。第五代王震著《元丰怀遇集》。第七代王从著《槐庭杂记》。第八代王淹著《王氏济美集》等等,历代著述传承文化历史,成为家族传统。再说王祜高祖王仲舒,王勃系王仲舒之从曾祖,在唐元和年间任苏州刺史,捐出自己宝带助建跨大运河与澹台湖的石桥,此桥因名宝带桥。王仲舒的曾孙王彻后唐同光三年会试第五,但后唐庄宗(李存勖)认为诗赋“体悟可嘉,属辞甚妙,细披制作,赦异济流”,遂定为第一人——状元。他就是王祜的父亲。可见三槐堂崇文重教文化精神代代相传,著述立说的家族传统承传不辍。本茂枝繁,三槐堂王祜的五世孙王伦(1048——1144)字正道,其父王毅曾上疏弹劾奸臣蔡京,因此得罪权贵,以致家境困窘。王伦少时“不获细行,喜立奇节,轻财好施,贫而无悔读书。”靖康之变,无人敢应朝廷之召,王伦自荐为国效力,宋钦宗即命其为兵部侍郎,多次赴金,后被金人扣留胁之以官,拒受被金人绞死,宋王朝谥节愍,敕建专庙祭祀。后长子王述将其遗骨自河间迎回,葬于苏州阳山。他的后裔王鏊与状元吴宽被称为“吴中二公”,以诗文擅于明代,对乡邦文化的贡献尤大,著有《姑苏志》60卷、《震泽编》8卷、《震泽纪闻》1卷、《续纪闻》1卷、《震泽长语》2卷、《守溪笔记》2卷、《本草单方》8卷及《春秋词命》、《史余》等。《明史》称王鏊:“鏊博学有识鉴,文章尔雅,议论明畅。晚著《性善论》一篇,王守仁见之曰:‘王公深造,世未能尽也。’少善制举义,后数典乡试,程文魁一代。取士尚经术,险诡者一切屏去。弘、正间,文体为一变。”其门人唐寅撰文:“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明清时代名扬天下的还有王锡爵、王锡阐、画坛四王等等王氏后代,对中国的科技文化进步多有贡献。(限于篇幅,三槐堂的后代成就不能一一列出,仅举其最佼佼者,以求完其文矣。)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代代相承。 在对三槐堂历史人物的初步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王氏群体中有一批忧国忧民的名臣直士,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为民请命,不得已退隠江湖,依然与民同甘苦,心忧天下苍生,保持正直高尚的高风亮节,这是当今我们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发扬的精神与操守。三槐堂始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