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称五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想过要自杀.docVIP

调查报告称五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想过要自杀.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查报告称五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想过要自杀 专家建议要提早对孩子展开生命与挫折教育 近六成家长期待老师能“避开孩子,常来家看看” 记者 谭萍 王灿 实习生 姜天骐 核心提示| 今年1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13岁的初中生小瑾,无意中偷听到母亲与班主任通话聊她学习有关的内容。于是她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要上学了!”便摔门而去,来到附近一栋公寓15楼纵身跳下……这篇来自南国都市报的报道令人唏嘘。面对敏感的孩子,家长与老师该如何沟通? 近几年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其中不乏成绩佼佼者。导致孩子脆弱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结局只能由家庭去承担。所以,给孩子的人生路途中铺设起安全的防火墙,让悲剧不再重演,是每个家庭、学校应该提前预设的教育责任。 资料显示: 5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想过自杀 2009年3月,南阳市西峡县17岁高三女生小蓓,因学业压力大跳楼自杀; 2010年10月,商丘市一9岁学生因功课压力大服农药自尽; 2011年11月,洛阳市一小学生被老师体罚,跳楼身亡; 2012年2月,驻马店泌阳县14岁的小铭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抓住,喝农药死亡; 2013年3月,开封市通许县一名小学生,疑因被学校强制购买教辅资料、向父母要钱被拒后上吊身亡; …… …… 每年,都有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 不仅是我省,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份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在2007年公布,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与2002年该所的调查结果相比,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亟待关注: 学生为何这么轻易放弃生命? 宝贵的生命,绚丽的青春,是什么使这些学生轻率地结束自己如花般的生命? 在采访中,大河报记者得知,除了成长环境顺利,祖国花朵缺挫折磨砺原因外,父母关爱不够、人际关系恶化、应试教育压力大、情感问题等都成为这些祖国花朵想要轻生的理由。 中小学生出了问题,根子必然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学生们身上暴露出的缺陷也说明教育存在的弊端。 2009年,一项在深圳市某区各中小学随机选取近千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缺乏生命教育力度,存在生命教育盲区:16%的学生表示生命教育“非正规地接受过一点”,16%的学生表示“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过”,18%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近些年,青少年自杀的新闻频频发生,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学校并没有开展这项教育。”昨天,南阳某中学李老师难过地说。他表示,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 据了解,生命教育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早已开展,上海、辽宁、江苏等省市也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等活动。 而在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英才班班主任陈春明看来,除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学生遭遇挫折时,我首先会选择倾听,让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给予学生尊重和理解,逐步对学生进行开导,给出适当的建议。”陈春明说。另外,平时也应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抗挫折训练。 网上调查: 两成家长和老师从未联系过 您或您亲友家中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平时是如何沟通的? 昨天,大河网发起调查,截至下午4时,28.57%的家长表示,老师常通过电话、短信、校信通或QQ等和家长进行联络,近四成家长表示,“平时几乎不联系,开家长会时聊几句”。而在“老师定期家访”一项中,勾选人数为零,“从未联系沟通过”的占两成。 家长喜欢通过哪种方式与老师沟通孩子问题?85%的人选择“面对面沟通”。而且,近六成家长欢迎老师进行家访。 不过,老师家访,与家长持欢迎态度相反的是,调查中,过半数学生却表示不欢迎。47.62%的孩子表示,最不喜欢老师和家长谈学习成绩,42.86%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因为一些琐事,比如涂指甲油、染头发等向家长告状。 那么,学生希望老师和家长多交流哪些问题?调查中,超7成受访者认为,应多聊些关于孩子学习、成长等问题的建议,而不是一味批评。 老师位置: 要当好学生和家长的桥梁 除了对于学生的教育,老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技巧也是不可忽略的。 已有10年从教经验的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一班班主任高延钰说,除了打电话、短信等手段,每到寒暑假,他还会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家访。 他认为,老师与家长沟通学生问题的时候最好避开孩子。“不过,表扬孩子优秀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离得近一点,尤其在班里公开表扬的时候,要进行点名这样具体性的表扬。” “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都在青春期,比以前孩子娇气一点,很容易做极端的事情。”高延钰说教育学生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每个孩

文档评论(0)

xeve2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