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国家”到“人本”.doc
从“国家”到“人本”
现代奥运会是全世界人们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接触,特别是在现当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之中,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更是各种政治形态、经济实力、文化模式碰撞和交流的风云际会。正因为这样,考量现代奥运会传播史及传播心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蕴具有标本意义。
“国家主权叙事”:新中国成立前后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只有三次,分别是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与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由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内忧外患不断,体育水平低下,因此参加奥运会的意义至多是一个国家存在的象征意义,而这也成为当时媒体报道的主要叙事主题。例如,1932年奥运会,当时的《申报》刊登的一系列消息,就是围绕着刘长春究竟是代表中国还是伪满洲国而展开报道,如《参加世界运动会 伪国藉此宣传》《体育史上新纪元 我国参加世界运动会》《刘长春负国旗赴美 出席第十届世界运动会》等,对中国出席奥运会的意义进行了着力的叙说。①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是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但是由于国际奥委会中敌对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的干扰,中国代表团直到开幕前一天才收到邀请,虽然克服了千辛万苦,赶到赛场时还是“迟到”了,运动员中只有一人参加了比赛,成绩也不理想。但是,这次参赛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比赛成绩。当时的媒体报道也延续了国家求存图强的叙事主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综合性大报都刊发了新华社关于此次奥运会参赛过程的报道,如《爱德斯特隆拒绝我国参加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全国体育总会秘书长荣高棠等提出抗议》《赫尔辛基集会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 中苏两国代表团的参加使本届运动会有了新的意义》等,②对敌对势力的阴谋及中国政府的立场进行报道,报道的主导话语是争取新中国在奥运会的合法地位,和用体育向外界展示新中国的形象和风貌。
这届奥运会之后,由于美国带头在国际奥委会内搞“两个中国”,新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断,中国离开奥运赛场长达32年之久,奥运会共有7届没有见到中国选手。而这也意味着当时中国参加与离开奥运会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国家主权和尊严,国家叙事成为报纸上报道奥运会时面临的第一主题和话语。
“民族英雄叙事”:从洛杉矶到雅典
中国百姓对于奥运会的记忆多始于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重返赛场的中国人用出人意料的比赛成绩震惊了世界。中国媒体则派出了近80名记者组成的报道团队,见证和记录中国重返奥运赛场并创造辉煌的一个个瞬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开始让中国百姓有了亲临奥运赛场的真切感受,宋世雄慷慨激昂、生动细致的解说与报纸上的大幅照片和报道一起把获得金牌的奥运健儿塑造成为“民族英雄”和全民偶像,全国迅速掀起了向“奥运健儿”学习的热潮。
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由于国际奥委会制定了不准抵制的措施,成为参赛国家较为整齐的全球性大赛。这次中国派出了由32家新闻单位126名体育记者组成的记者团,在奥运会的“第二战场”上崭露头角。但是,由于美国和前苏联等强队的参赛,中国队的真正实力得以暴露,仅获得5枚金牌,给国内热盼的公众一个措手不及,更使中国体育记者们茫然不知所措,③不知道除了本国运动员的金牌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报道,暴露出民族英雄主导的叙事框架遭遇挫折后的幼稚和尴尬。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媒体的市场化改革,媒体的技术、资金实力大大增强,对奥运会的报道规模也逐步扩大。金牌榜上的领先地位,让中国记者在异国他乡的采访活动感到“很有面子”,体验到正在发展壮大中的祖国带给自己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又反过来促使记者们将带给他们荣耀的“夺冠”过程塑造成一个个的英雄传奇。如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勇夺团体冠军,各媒体刊出《众志成城――中国体操男队夺冠侧记》《“这条腿断了也值”――中国体操男团夺魁纪实》等稿,着力突出金牌的来之不易,赞扬了运动员们不畏强手、团结协作、敢于发挥的精神。“民族英雄叙事”的另一面,就是对外国运动员比赛情况有意无意的忽略。在悉尼奥运会17天的报道中,没有一位国外运动员在《人民日报》的版面上被给以重要位置,即使是在本届奥运会上拿了五块奖牌的美国运动员琼斯,在《人民日报》的版面上也仅仅屈居中间位置。④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媒体的报道虽然呈现出一定的人文色彩,但由“民族英雄叙事”主导的新闻报道仍然占据相当的比重,并且开始呈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媒体对比赛胜负所表现出的急功近利、以成败论英雄的潜意识,让许多报道呈现出“急速变脸”的可笑现象。如中国男篮8月15日首场失利之后,某媒体便以《不该选择NBA风格》《列数哈里斯六宗罪》等文章对男篮的主教练人选、主教练的用人、技战术打法进行全面抨击;而在17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