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16 2015年版全国高考各地考题解读与佳作赏析
但审题依然是重要的,与去年的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比较,今年题目有了转向:即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见多方能识广。这大概是出题者的意图所在。 文体要求,虽然不限,但对于这篇作文,最适合的还应该是议论文,这也是这两年浙江卷的倾向,而议论文在整体上占优势。当然也不排除写其他文体的可能。 10.(2015·福建卷,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指导】 命题采用多个材料,这种作文形式为“多材料”作文,这三则材料可以独立存在,各自成为一种观点,就是三个话题,考生可自选角度,只要从中选择一句话来立意即可。另一方面,如果把三句材料组合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个命题很封闭,论证结构都已经很明确了,只需把三句话演绎成文就行了。 本题总的话题是路,三条路有不同的含义,考生要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围绕面对困难、创新、信仰、理想等来立意,找准材料命题的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文化背景,贴近自身的思想实际,才能避免空洞。 “路”这个话题贴近考生的生活,但要贴近考生的思想,需要有一定的思考。考生对自己的生活历程要有思考有体验,写出自己走的路,而非别人的路,才能出彩。第一则材料选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容易引向宏大叙事主题,可能会写得空洞,如果改成“路要靠自己走出来”,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果要写出彩的文章,可对这三句话进行反思或逆向思维。例如,材料第一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因为任何观点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这句话也值得反思,一条路走的人越来越多,一窝蜂涌向同一条路,也许会变成一条死路。如果考生能从思辨的角度分析命题材料,把我们所熟悉的道理转化成另一种矛盾,用逆向思维的立意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样出彩的几率比较高。其他两则材料同样如此。 11.(2015·广东卷,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前两段主要是两个观点:一是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感知自然,优点是“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缺点是“但难逾目力所及”和“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二是用科技信息的方式获取自然,优点是“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和“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缺点是“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和“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关键是第三段,要弄清“近”和“远”的含义,所谓近,就是对自然了解得真切、准确;所谓远,就是了解得不太全面,不太透彻。不同的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绝对好的方法,也没有绝对坏的方法。考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对自然或“远”或“近”的感知和体验,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据此可立意为: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之美;科技让自然感知更丰富,却不能获得“自然”之美;科技影响感知自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2015·湖北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构思时,既要注意观察这种自然现象,更要思考这种现象之后的评论。“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这一议论很关键,也是材料的核心。 地下有泉水蓄积,地上才有泉水喷涌,这是因果关系。再进一步思考,这就是“源”与“流”的关系。正确思考并理性分析这一关系,我们联系现实就不难立意。可以是不忘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版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文)试题.doc
- 湖南省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 树立对题目的认识与信心(二)课件.ppt
- 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2015-2016版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 湖南省常德市2015-2016版高三上学期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阅读.doc
-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2016版高三语文高考高中议论文规范结构、清晰思路(共144张PPT).ppt
- 湖南省新化二中2015-2016版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doc
- 湖南省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专题 构建题目素材之间的纽带(一)课件.ppt
-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2015-2016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无答案).doc
-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2015-2016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
- 湖南省沅江一中2016版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上海市黄浦区2015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5年)第四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课件(41张PPT).ppt
- 北京市房山区2015年九年级毕业会考数学试题.doc
- 北京市西城区高中示范校2015~2016届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含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5年)第四单元第19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doc
- 北京市海淀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练习数学(理)讲评(共51张PPT).pptx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复习与训练2015年.12.doc
- 北京海淀回看2015年中考试题1(共52张PPT).pptx
- 山东滕州 2015年 优秀教案评比 北师大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 2、 《雪地贺卡》.doc
- 山东滕州 2015年 优秀教案评比 北师大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表达、交流 《感悟亲情》.doc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