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教育2006-4试谈英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王欣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
来越高的要求。如果说在早期翻译工作中只要能把
原作的信息基本传达出来就可以了,那么如今再这样做就不够
了。“译述”、“达旨”,甚至“编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外国
文化的强烈需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
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
的译文,如果失落了、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那就会使读
者感到美中不足,有遗珠之憾,有时还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印
象。
一、文化意象
一般说来,文化意象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
化的结晶,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化意象还与各个民族的传说,以及
各个民族初民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在各个民族漫长
的历史岁月里,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里,出现在一代又一
代的文艺作品- 包括民间艺人的口头作品和文人的书面作品.
里。它们慢慢形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
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
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的沟通。
文化意象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是一种植物,如汉民族
语言里的松树、梅花、竹子、兰花、菊花,欧美民族语言里的橡树、
橄榄树、白桦树、玫瑰花、郁金香等;它可以是一种实有的或传说
中的飞禽或走兽,如汉民族语言中的乌鸦、喜鹊、龙、麒麟,欧美
民族语言中的猫头鹰、狮、熊等;它可以是一句成语、谚语、一则
典故或某个形容性词语中的形象或喻体等等,如汉民族语言中
的“画蛇添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欧美民族语言中的
“给车装第五个轮子”- /0 12/ 3 454/6 76889 /0 /68 :03:6 . 、“条条大
路通罗马”-99 ;03= 983 /0 0?8 . 等等,这里的“蛇足”、“诸葛
亮”、“第五个轮子”、“罗马”,都已取得了特定的含义,成为特定
民族语言中的一个文化意象;它甚至可以是数字,如汉民族语言
中的“三”、“八”,欧美民族语言中的“七”、“十三”等等。
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文化意象的认识还不充分,人们往
往把意象与文化割裂开来,把它与形象性词语、典故、成语、比
喻、谚语等放在一起,把它视作近乎修辞手段一类的东西。毫无
疑问,文化意象与形象性词语等确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但与之还
是有所区别的,文化意象渗透在这些词语里面,但却又包含着更
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由于忽视了文化意象的意义,在翻译
中,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有时候就会影响原作整体内容的传
达,严重者,还会影响对原作意境、人物形象的把握。
二、文化意象的失落
不同的民族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传统,往往会
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意象,这些意象一般不会构成文学翻译中的
问题。但是,还有一些意象,它们为几个、甚至好几个民族所共
有,可是不同的民族却又赋予它们以不同的、有时甚至是截然相
反的含义。在一种语言中带有褒义、正面意义的事物,在另一种语言中成了贬义、反面意义的事物;
或者,虽然意义不是截然相反,但至
少也是大相径庭的。这些都属于第一
种类型的文化意象的错位。其原因多
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文
化传统等等的不同有关。其中,文化
传统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种类型的文化意象的错位
则表现为喻体意象上的差异。这种情况在成语、谚语中反映得尤
为突出。这种意象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文化积累,而是在特定的语
言场合中取得了特定的含义- 多为比喻的喻体. 。例如,中文中形
容某人瘦,说“他瘦得像猴子”,英文中却说“瘦得像影子”- 3= /65@
3= 3 =6307. ;中文中形容某人穷,说“他穷得像叫花子”,英文中
却说“穷得像教堂里的耗子”- 3= 100; 3= 3 :62;:6 ?02=8 . ;中文中
形容某人吝啬,说“他像一只铁公鸡- 一毛不拔. ”,英文中却说
“他是一枚起不动的螺丝钉”- 3@ 09 =:;87. ;中文中说“挥金如
土”、“水底捞月”,相应的英语却是/0 =18@ ?0@8A 95B8 73/8; - 花
钱如水. 和45=65@C 5@ /68 35; - 空中钓鱼. 。
当然,即使是成语、谚语中作为喻体的意象,其实也总是带
着特定民族的文化色彩,只不过有时比较明显,有时比较隐晦些
罢了。例如,形容某人表面慈善,内心却狠毒无比时,中文里的
“笑面虎”仅是一个一般性的意象,而英语中的“披着羊皮的狼”
就有深远的文化渊源———它与欧美文化圈内广为流传的一则伊
索寓言有关;英语中的D68@ 5@ 0?8E 0 3= /68 0?3@= 0 - 到了
罗马,就照罗马人的规矩办. ,当然可以译成“入境问俗”,但原文
的文化色彩却已丢失;把F39B 04 /68 8G59E 3@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