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日本文化浅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菊与刀-日本文化浅析

《菊与刀》 ——浅谈日本文化 日本初印象 日本:“精神分裂”的民族 生性黩武而又爱美 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 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 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 忠贞而又易于背叛 勇敢而又怯懦 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介绍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 ,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菊与刀》的诞生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前夕,受美国军方委托,通过对日本历史文化和在美生活的日本人习俗的研究,提供对日政策的具体依据的著作。 考察方法:把战时生活或者拘禁在美国的日本人作为研究原形,同时通过阅读大量有关日本的文献和日本文学和电影 1946年,本尼迪克特将呈给美国政府的调查报告整理成书出版,书名为《菊与刀》 本书内容与框架 在日本,“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本尼迪克特把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不在于人的内心。这些观点,对于研究日本人及其文化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日本与美国两种文化对比:对待等级制的态度截然相反: a、美国人信赖的是自由和平等,“怀着正义的愤慨,与等级制展开斗争” b、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整个观念中,日本人依赖于秩序和等级制。“数百年来,不平等一直是他们有组织的生活得准则…认可等级制的习惯思维对他们而言像呼吸一样自然。”明治维新后,日本虽然也引进了西方的生活、西方的经济,但它依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贵族制度社会,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形成了不同的等级 一、墨守等级制却又不温良恭顺 日本人讲究“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他们对秩序、等级制十分信赖。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应当确定与自己的辈分、性别、年龄相适应的地位以及该做什么样的事情,非则就乱了套。 传统日本社会除皇族和宫廷贵族以外,依次的等级是武士、农民、工人、商人和贱民。在正规场合下,日本人的上下级关系,给人以地位十分悬殊的印象,下级对上级总是那么鞠躬顶礼,但在非正式场合的相互关系中,下级会感到同上级亲如一家 日本式优越感 日本人对国际关系的全部问题也是用等级制这种观念来看待的。在二战的前十年间,他们把自己描绘成已高踞于国际等级制的金字塔的顶端。 1940年日本签订的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前言中说:“大日本帝国政府、德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确信,使世界各国”各得其所“乃持久和平之前提-----。 天皇在此条约签订时所发的诏书再次谈及此点。诏书说:“------唯万邦各得其所,兆民悉安其业,此乃旷古大业,前途尚遥----。” 在偷袭珍珠港的当天,日本特使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递交的声明,也提到了这点。“------使万邦各得其所乃帝国坚定不移之国策------,与上述使万邦各得其所之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驰,帝国政府断然不能相容。“ 二、恩、忠、孝 日本人的观点是,总自认为是历史的负恩人,他们尊重长辈,崇拜祖先。不仅如此,他们欠的恩情不仅是过去的,而且是当前,在每天与别人的接触中增加他们所欠的恩情。他们的日常意志和行为都发自这种报恩感。 当一个人受到恩情以后,必须“偿还”这些恩情,向恩人回报这些“义务”。如果当恩人有难时,自己不予以帮助,那么就会被人家耻笑,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所以,日本人一般很不情愿“受恩”,一旦“受恩”就背负了债务。一般的人,也不会随便施恩于陌生人,以免使其难堪。 恩中,第一位和最大的恩情是“皇恩”,即天皇的恩赐。战争时期,以天皇名义发给前线部队的每一支香烟都强调每个士兵所领受的“皇恩”。出征前士兵所领的每一口酒就更加是一种“皇恩”。他们说,神风队员自杀式的攻击就是报答皇恩。为守卫太平洋上某些岛屿而全部“玉碎”也被说成是在报答浩荡无际的皇恩。与“皇恩”对应的义务被称为“忠”,“忠”包括对天皇、法律、日本国家的义务。 第二位的是父母以及长辈的恩情,即父母的养育之恩。与此对应的义务被称为“孝”,“孝”包括对双亲以及祖先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